第一章 新平洋(第2/5页)

这支日军部队很快就陷入了困境。1943年8月开始,中国军队行动渐趋活跃,频频与缅北日军前哨发生交火,渐渐开始出现翻越野人山出击新平洋的迹象。坐镇新平洋的长桥中佐招架不住,向第18师团请求增援。

中国工兵修筑野人山道路

雷多——中国驻印军总部所在地

雷多提拉普江(Tirap River)江畔,活捉日缅间谍的地方。

日军第18师团参谋长,绰号“雷神爷”的片岗衷少将对驻扎在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一直十分重视,当即下令由荒木指挥的师团搜索队与步兵第55联队11中队、机枪中队共同组成一个混成搜索大队,前往增援长桥中佐的部队,统一由长桥中佐指挥。

井上感到惊讶的是,当时他曾亲眼看到增援新平洋的荒木一行足有数百名精兵,沙劳的守备队也足有一个中队,怎么会在短短的几个小时被中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呢?

反攻先锋112团团长陈鸣人,因为善于打穿插,后来在缅北战场得了个外号叫“拦路虎”。

他有这种惊讶丝毫也不奇怪。要知道就在一年以前,日军攻占缅甸的时候,仅仅以一个大队轻取没有设防的密支那,切断中国远征军的归国之路,竟逼得国军名将杜聿明坐拥全副机械化数万精兵而不敢一攻,选择了焚车上山的突围方案,结果兵败野人山,大量官兵在突围途中因病饿而死。

以此前中日两国的交战经历而言,日军以数百兵力据守的据点,中国军队很难在几日内能将其拿下来。这既是装备差别的体现,也和训练水平、战术素质、精神风貌有关。

所以和中国军队多次交战的井上要问,这次新平洋怎么会丢得这样快呢?

其实日军败得一点儿也不冤枉,因为他们碰上的这支中国军队,和以往交手的中国兵完全不同。这一仗日军出动的部队,为荒木与一中尉指挥的日军搜索队和第11中队主力,总兵力240人。以第11中队来说,下辖三个小队,每个小队有三个拥有轻机枪火力的步兵班和一个掷弹筒班,共有兵力170人,一般士兵使用的是三八式步枪。他们碰上的中国军队,则是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新38师搜索连,指挥官为潘德辉少校。这个连共有300名官兵,装备迫击炮12门,反坦克炮3门,轻重机枪25挺,一般士兵使用的是美制M4汤姆式冲锋枪。单从装备角度说,这个搜索连的火力当时美军的一般部队都比不上。

和大多数战斗双方有预谋地互相试探不同,这一次双方纯属遭遇。

1942年,中国远征军从云南出师远征援缅,战败后被迫翻越野人山撤退到了印度。图为当年从缅甸撤退途中的史迪威。

中国远征军士兵使用美制M4汤姆式冲锋枪。这种因为射速快,威力大而深受美国黑帮青睐的武器,被淳朴的中国士兵起了个绰号,叫做“短鼻子”。根据中国老兵的回忆,后来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的部下,用的就是这种“短鼻子”。

远征军装甲部队用美国汤姆式冲锋枪组织防空

10月,中、英、美三国共同批准了史迪威反攻缅北的“安特利姆”计划,计划调动驻印中国军队与云南的第二批远征军同时发动攻势,两面夹击,打通从雷多到云南保山的中印公路。此时,在中美工兵的努力下,一条从雷多出发,横贯野人山的公路已经修通,远征军驻印军参谋长柏特诺准将急不可耐地调动陈鸣人的第112团主力从雷多出发,攻入胡康河谷。潘德辉的搜索连,奉命担任陈鸣人所部第112团的前部,清扫道路,搜索攻击。他们从野人山向东前进,到达了新平洋镇西的一片高地。

日军方面的行动有些诡异。当时长桥中佐带那嘎特工队的主力深入野人山活动,留守新平洋的是深泻大尉指挥的第11中队和深井的搜索队,由深泻指挥。估计是在新平洋的西边发现了一些可疑的痕迹,荒木中尉率部向这个方向搜索前进,结果和潘德辉的部队狭路相逢。

新平洋是胡康河谷和野人山之间难得的一片平地,几个月后,这里已经变得车水马龙,在美国起重机的帮助下中国工兵用双手建起了机场、训练中心、加油站、汽车修理厂、医院,甚至俱乐部,就差弄几个印度妓院来了,俨然一座新兴的城市。但深井的部队和中国新一军所部交锋的时候,它不过是坐落在一片林空(即原始森林中的断续空地)中的小小集镇,周围完全被苍茫的丛林所覆盖。1942年中国远征军从缅甸向印度败退,一度也曾经到过这里。

新平洋之战——确切地说,是在新平洋以西无名高地的战斗,双方投入兵力都不过两三百人,在中国远征军从印度发起的归国之战中,这只能算是一次路边小战。我们对这次战斗进行特别详细描述的原因,是因为尽管这之前中日两军在缅北已经有过多次零星交锋,但新平洋之战普遍被认为是中国远征军大反攻的序幕之战。

应该说,中日两军的人员战术素养都堪称不错。所以,他们几乎是同时感觉到了对方的存在。

这时,双方的指挥官,却分别做了一个不相同的决策,对以后的战斗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影响。

新平洋之战的两名主角,一个是中国远征军新38师搜索连指挥官潘德辉,一个是日本缅甸方面军第18师团侦察队指挥官荒木与一。根据中方的记载,这两个人,应该是在战斗打响的一瞬间狭路相逢的。

当远征军的官兵在林中向新平洋搜索前进,即将和日军相遇的时候,也许完全凭借直觉,潘德辉感觉到了前方丛林中隐藏的危险。在他的指挥下,新一军搜索连按美国教官训练的要点迅速散开,轻巧地散布成一条中间略微凹陷的蛇阵。炮兵停了下来,将偕行的迫击炮底钣装好,步兵打开了冲锋枪的保险,向对面丛林无声地搜索过去。潘德辉的位置正在蛇形队形凹陷的中央。

新平洋战斗发生地

此时,经验丰富的日军指挥官荒木与一,也似乎预感到了中国军队的存在,只是他的反应完全不同。这位荒木中尉做了一个优秀侦察员应该做的事情。他让全队停步,自己带了两名士兵,警惕地向中国军队方向摸索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