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欲壑难平(第2/2页)

他看向沉默的胡濙:“胡部堂的政见,与很多士大夫契合。但是朕认为,无论圣人之言如何教化,人的欲壑是难以填平的。这不需要圣人道理的论述,它就是公理,但凡有点阅历的人都能明白现实。

一方面诸公的理想是让百姓不饥不寒,维持最低生存。另一方面,有权有势的富贵之人,必定会想方设法满足更多的欲望。

如果不发展经济、不增加世上的财富总量,上面那些人的诉求从何满足?他们只有从广大百姓平民身上,想法设法进行盘剥压榨;富人越多,土地兼并越甚,底层百姓的负担越大。结果便是‘不饥不寒’的理想,变成空想。

到了积重难返之时,活不下去的军民就会揭竿而起,军阀混战,农耕王朝重新开始一遍轮回,这是好的结果。更差的下场是,外族趁机入寇,咱们重新变成元朝时那样的四等人。”

胡濙拜道:“圣上深谋远虑,臣愚钝。”

朱高煦又道:“还有朝廷的军队制度,从府兵制、募兵制、卫所制,折腾来折腾去,一直没有办法。能保障战力的法子,则容易造成军阀割据;能防止武将坐大的法子,军队却会迅速堕落,形同农奴。但如果新政成功,咱们便能找到一种崭新的强兵制度。

军需供应体系的资本化,军饷的有效发放,充足的资金进行抚恤、退役补贴;军队统帅想要脱离国家体系自立,那便难如登天。武将没有那么大的资本,为将士发军饷,更没有完备的军需供应、保证军队的运作;军士的忠诚不再对武将,而是对朝廷。一旦某股军队不被国家认可,麾下的人马很快就要陷入瘫痪状态。

而有了足够的国力,朝廷则可以保持军队的训练和整顿,而避免战力的迅速下降。”

高贤宁拜道:“臣等或不能尽解圣心,不过必已明白,圣上欲征讨日本国,自有一番长远之计。”

齐泰道:“如果征讨日本国、不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并能得到白银,此事对朝廷也有裨益。”

胡濙沉吟了一阵,抱拳说道:“圣上圣明,武德新政,却与宋代王安石变法不同。宋代变法,乃因朝廷积弊入不敷出,已到迫不得已之时。我朝变法,仍需从长计议。”

齐泰附议道:“既要让朝廷重臣认同真相,也要假以时日、从圣人典籍中找到凭据。变法依然要靠上下官员士人一体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