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你怎么也不换个名儿呢?(第2/2页)

现在花滑女单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很多二线、三线选手还是以3+2为最大难度动作,会33就算不错了,而顶级赛场的女单却已经开始拼四周、3A。

像三大魔王这边则自成一个世界,伍铮已经可以用上3个四周跳的配置,比男单更强,其他两个则开始苦练第二种四周跳,也是可以踹男单屁股的战斗力。

而由于在奥运之中,稳定的发挥比高难度更重要,完成度高的节目才有高分,所以很多选手在这个赛季为了求稳,可以预计的是,在奥运赛场上,恐怕会有一部分人降难度。

毕竟在都灵,就有过亚历珊德拉和芭芭拉对拼难度跳跃失败,斋藤绿子凭稳定发挥走大运上台子这种事情发生。

三大魔王是没人敢降难度的,谁要是怂了,另外两个就能立刻上位,万一她们之中有人失误了,指不定就有人捡漏。

比如自升组以来一直稳得不行,很显然是个堪比星野绫子大心脏,且拥有举办本届冬奥的加拿大国籍的多丽,她可也是有4T的。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选手选择在本赛季延用了曾经使用过的节目,也就炒冷饭,因为这些老节目大家都滑过很多次了,熟,失误的几率也会更低,像文小溪这种选曲保守的都算不错了。

伍铮看了好几个上赛季就见过的节目,有些百无聊赖,直到倒数第二组的比赛开始,她才坐直一点。

李昭雯的短节目《假面舞会》,以及文小溪的《天鹅湖》都是花滑圈常用曲目,不过她们的编舞戈迪耶娃水平挺好,节目结构完成,两个小姑娘的高级33连跳也行。

尤其是李昭雯,她在短节目成功完成了一个3A,下场时笑得嘴都合不拢。

伍铮觉得这个3A的质量还有待改进。

“落冰还是有点粗糙,滑出几乎没有,还是要练。”

最完美的跳跃滑出,就是落冰后,刀刃还能丝滑的在冰上来一个弧度较大的半圆,这也是裁判判断运动员的跳跃是否完成的游刃有余的要素之一。

“能出3A就算不错了。”

宋友明的声音在伍铮身后响起,伍铮转头,就看到他慢慢走到自己旁边。

小伙子穿着外套,里面的短节目考斯腾还没换,由于伍铮是穿着冰鞋看节目,看着比平时还高一截,只穿着运动鞋,且身高仅有一米七的宋友明和伍铮说话时要抬头。

他这一次发挥得不错,在短节目中的4T和3A都成了,跳3lo时还使用了Z难度姿态,由于在男单里有这种举手技术的还是少数,他很是顺利的拿到了短节目第一的鹰宫孝也、拿了第二的姜泷一起参加了小奖牌颁奖礼。

他看着冰面,平静的说道:“很多人出新技术时都这样,因为技术不够圆融,所以会有很多缺陷,慢慢改,好好练,将来就会变好的。”

伍铮哈哈笑起来:“就像你一样啊?我记得你才出3A那阵子,落冰也是东倒西歪的,跟喝了二两酒似的。”

宋友明面露无奈:“对,就像我一样,我现在的3A就已经没问题了。”

至于他才练出来没多久的4T……也还处于东倒西歪时期。

这时张勤来提醒伍铮:“喂,最后一组要开始六分钟练习了,准备上场。”

伍铮应了一声,她悠悠说道:“诶,老张,我这手术一做,整个休赛季连商演都没参加,今天到了冰上状态怎样,我自己也说不好,说不定就栽了呢。”

张勤:“会吗?”

伍铮一脸惊讶:“怎么不会?”

是吗?你在测试赛时的状态可不像是会栽的样子啊。

张勤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了一句。

每个赛季开始前,各国都会举办国家队测试赛,比如俄罗斯的测试赛,其观众之多,不比俄锦赛少什么,种花这边的测试赛暂时不会让观众入内参观,外人也不知道测试赛的结果。

然而看过测试赛的人都清楚,伍铮才不会栽。

“对了,还没恭喜你硕士毕业啊,伍博士。”

伍铮喷笑出声:“哟,你还关注我的成绩呢。”

张勤:“我只是天天看新闻联播,然后知道有个人破解了世界级难题而破格提前硕士毕业,然后又以备战奥运为理由,拒绝了去普林斯顿读博而已,你真的把那个破题的数学工具命名为Z构法了?”

伍铮:“是啊,怎么了?”

张勤:“……”

可你不是已经在花滑领域弄了个Z难度姿态了吗?怎么到了数学领域也不换个名儿呢……

“你真不去普林斯顿?想要走到科研顶端的话,去顶级高校进修是必要的,你看其他教练都去国外进修过,领导们说了,如果你要去,我和周鹏都会跟过去,不会耽误你训练的。”

伍铮坚定地摇头:“你这话我已经听很多人说过了,不用再劝,无论问我多少遍,我都不会去国外念书。”

打个比方吧,换了隔壁那个被她啃了七岐大蛇,要是被丢到不同的国家一个月不许回国,八成就要虚弱得不行了。

伍铮算是同类里比较强的,只是偶尔去国外比赛、做外训还好,真一年到头都在外头,她根本就受不了。

虽然目前拥有了实体,且能到处跑的,好像也只有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