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穿越古代去种田17(第2/2页)

楚王作为皇帝最忠实的弟弟,站出来作证,保四皇子两人。

内阁大学士眼皮跳了跳,心中一万个不愿意,却只能忍下不满,只让手底下的人发难,自己不再站出来和孙女婿作对。

然而楚王看着大学士门下的人上蹿下跳,对自己的婚事越来越怀疑,娶了这样一个妻子,到底对自己是利是弊?

和楚王不同的是,三皇子一系站在了文人那边,一起反对程珮仪和四皇子超额申请赈灾粮,慷朝廷之慨,给自己沽名钓誉。

四皇子黑着脸拿出了账本。他当日就被程珮仪提醒了今日之诘难,从拿到赈灾粮开始,就一笔一笔详详细细记载了使用情况:“如今还剩下不到四成的粮食不曾用完,回京当日,本王就交回户部,一斤都不曾贪!”

当日和他们一起去了梁州的户部侍郎也站出来:“四皇子不仅不曾贪污粮食,还拿出了自己的钱财鼓励百姓种植冬小麦,不仅四皇子,当日大皇子也一起出了钱,臣亲眼目睹一切,不曾有半句虚言。”

皇帝大怒:“一日日盯着蝇头小利你争我夺,朕拿这么多俸禄养着你们这群禄虫才是最大的浪费!当日梁州之祸是谁闯下的!老大老四甚至那程家丫头都与此事毫无关系,如今他们平息了大乱子,省了四成的粮食,你们还想放马后炮,你们清廉,以后赈灾都比照着老四这次的额度来!”

朝堂上鸦雀无声。

皇帝气得挥袖离开:“散朝!”

三皇子站在原地,脸色青青白白。梁州之祸说到底是陈家惹下的,皇帝这番话对谁的打击都没有对他的大,几乎每一句都说到了他的头上。让他的脸火辣辣得疼。

四皇子没有理会前方僵立的三哥,直接转身走了,走了没几步,后面的楚王大皇子追上来。

大皇子叹了一声气,安慰四弟不必为这些事生气。

楚王也说:“你们这半年多辛苦了,能有此成就让我佩服不已。”

四皇子点点头,心里却厌烦了朝上这些尔虞我诈,又想回神农庄了。

这个闹剧明显是依旧顽固酸腐的文人不甘心程珮仪就此出头,想把她打压下去,而皇帝对这些将所谓“伦常”看得比天下百姓还重要的人彻底失去信任,几日后提出将农政司独立出来,由盛王掌管。

这意味着,从今以后,天下农事不归户部不归工部管理,一切都由农政司主理。

皇帝学会了老四直来直去专门扎心的话术:“你们这些人几个会种地,几个会用农具?什么都不会还管着天下农桑,耽误事!”

皇帝的态度很坚决,颁布政令之前早就和保皇党通了气,所以反对的声音比不过支持的声音,最终这事情成了。盛王异军突起,成了第一个独掌一部的皇子。

三五皇子的酸味不必说,整个京城都能闻到了,不仅酸,还嫉恨;二皇子默默无闻,赏花赏月不理朝事,大皇子心胸宽厚真心祝贺。倒是楚王,他想要祝贺,却克制不住地嫉妒了。这是他一心谋划的位置,没想到一步错步步错,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就在最后一段路一时没把握住机会,永远错失。

农政司成立的种种事宜一直忙到了年底。朝上的反对声音越来越被压制,最后消失在梁州传来的丰收消息里。

春收小麦大丰收,秋收杂粮大丰收。四皇子和程珮仪远在京城,却收到了梁州百姓送来的万民伞。

所有反对的声音都憋回去了,没人这么没眼色这时候还冲上去当炮灰。

皇帝这个年过得那个开心呀。他想了想,发现自从程珮仪才能越来越显,他每年秋收之后就十分顺心畅快。

程家丫头难不成真是天上下来的神农?

“神农”程珮仪过了年又提出要离京去调研。觉得自己非常圣明才换来如此“神农”的皇帝心情很好地大笔一挥同意了。他写了一道圣旨,赐了一块金牌,作为程珮仪的护身符,护着她名正言顺走出了京城。

程珮仪带走了弟弟,留下已经嫁人、十分能干的翠茵管理庄子上的私事。至于神农庄大部分公事,她交给了名正言顺的农政司长官盛王四皇子。

离开京城,程珮仪并没有特地的目的地,她更像是写地志,到了一处地方就详细记录当地的水、土、气候、作物、生物……了解充分后再离开去往下一个地方。

她走了一年多,过年也没有回京。但是她的名字还是不停在朝上响起,因为她虽然不研究种地了,她教过的学生还在研究,新的发现还在不断涌现,而她本人,一年多来,给朝廷递交了三个提高效率减轻劳力的农具改良图纸。

这些图纸都是受各地劳动人民的启发,在他们当地改进的农具基础上,用更科学的方式进一步改进。

农政司彻底在朝廷里站稳了脚跟。

四皇子受够了朝廷上天天的唇枪舌剑,他拿了皇帝的圣旨,带着一队手下,也跑出京城了。

楚王预感老四必然会和程珮仪汇合。照理说,跟着出京和程珮仪一起办事,这更有利于他积攒名声获得民意支持。但是皇位这种事,说到底最重要的不是民意,是圣意。楚王没有四皇子这么潇洒,说走就直接走了,他顾虑重重,怕自己一旦离开皇兄视线,老三和老五会重新获得圣心,被皇帝原谅并信任。

而楚王府的情形也让他离不开。楚王妃怀孕了,皇后得到皇帝的旨意向楚王妃关心王府后院,楚王妃听弦歌知雅意,主动向皇后求了侧妃。家世不高但也清贵的侧妃不日就要入府,楚王如何能离开?

基于种种考量,楚王决定放弃程珮仪这条线,专心在京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