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5章 诸夏筋骨(第2/2页)

这样一股风潮,并不是什么人在煽动引导,哪怕行台随着过往数年的经营积累,对于治下郡县控制越来越强大,但也绝无可能将民众动员到这种程度。

一些三吴之间清誉早著的世家门户,同样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助阵王师北伐事宜。

这当中此前仍然不乏自视清高者不愿承认沈氏如今作为南人领袖的地位,但是覆及郊野民间的这股风潮却让他们清楚认识到世道人心所驱,沈大将军作为南人领袖的声望与地位已经无可动摇,其人身载南人前程厚望,若不踵迹而行,追从效命,只能被世道狠狠抛弃,甚至被过往他们所赖以生存的乡土民望所不容!

之后表现最为明显便是行台于春秋两季分别举行的吏考,吴人子弟比例激增,几乎超过半数。

而在此前,虽然行台已经推行吏考数年有余,但吏考即便优等,不过只授庶务杂役,在一些清望世族看来,这近似于一种羞辱,对此也是热情乏乏。吏考真正笼络的人才,主要还只局限于馆院等行台所组织的学舍,包括一些求进无门的寒庶人才。

至于其他一些世族才力,即便是本身没有得进的渠道,往往也都懒于应从吏考,将此视作卑流浊事,宁肯赋闲养志,不愿以小吏入事。

可是随着吴中涌起这样一股风潮,无论高门寒流,谁家若有丁男赋闲,那无疑是一桩耻辱,为乡人所唾弃不齿,名誉严重败坏,甚至于夫妻不和,羞与论亲。

爆发于吴人群体中的这一股风潮,逐渐漫及于整个行台治下疆域。外人未必能够了解吴人这种年久积郁、扬眉吐气为世道正声主流的意气勃发,哪怕以小人之心去猜度吴人如此造势为的就是在即将到来的盛世秩序中邀取更多回报,自然也都不甘人后,奋勇进取,不让吴人前程专美。

沈大将军吴中土著不假,但如今自是王业柱石,海内共仰,吴人妄想单凭一点乡土情分便要前程专据,目中无人,天下人都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