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苏尔计划(5)(第2/2页)

“棒极了,元首给予我们极高评价,认为工作思路与方法基本是正确的,特别值得肯定的是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满腔热情,他认为这比什么都重要……他决心大力发展核炸弹,刚才全国领袖同志告诉我,元首承诺继续加大投入,施佩尔部长也做了保证,电力问题让我们不要发愁。”

“太好了!”阿登兴高采烈,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迪布纳好歹还有博士头衔,并在研究机构中待过一段时间,算是年轻骨干,冯·阿登完全凭兴趣,高中肄业后成为研究者,别说博士,连大学学位都没一个。在海森堡眼里,迪布纳能算二流学者,阿登这种人根本就没资格谈这些东西,他傲慢地声称,“随便哪个物理系学生都比他强。”

但就是这个被海森堡看不起的人物在迪布纳小组中做出了成绩:“橡胶工厂”进行的同位素分离与提纯工作凭借的是阿登的科研成果——电磁质量同位素分离器,比美国人用的卡留管要好,这也是为什么橡胶工厂用了那么一点电就提取出了远比海森堡更多的高丰度铀。

霍夫曼决心支持迪布纳当然不是心血来潮,他仔细研究过他们递交上来的报告,认为里面有很多亮点:

首先,迪布纳在理论上是不足的,否则他不会依靠居里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才提出自己的方案,但他的概括分析能力很强,仅仅依靠那点基础和海森堡那里获得的只言片语,他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并获得了成功,对霍夫曼给予的草图,他的见解深刻性超过了其他人;

其次,他在组建科研团队上是非常得力的,迪布纳因为自己在学术上受人歧视,所以不拘一格吸收人才,阿登如果没有碰上他,多半就在那里埋没了,在研究过程中,迪布纳的团队是夜以继日拼命干,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完全不像海森堡的团队那样慢腾腾不着急,更不像哈恩那样束手束脚;

最后也是更关键的是,迪布纳正视了核原料数量不足的限制,没有局限于霍夫曼提供的原子弹草图,而是提出了崭新的炸弹引爆方式——这让霍夫曼无比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