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 尼米茨的反击(15)(第2/2页)

到1943年尾,对抗局面再度升级。美国在两个领域进行重点改进:一是发展先进主动声呐;二是改进加大微波搜索雷达的功率。

声呐一直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分,美德两国出于战略考虑不一,走了不同的发展路径:美军重点发展主动声呐,将声呐的探索距离从2000米左右提升到4000米以上,还启用双驱联合探索——即两艘驱逐舰同时对一个海域进行探测并快速交换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差异较大就说明有异样;德国大力发展被动声呐,水平独步于世界,探测距离将近7000米,另外德国科学家还发展了旋转基阵,将原本单个声呐通过机械旋转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单波束扫描变更为多个声呐进行扇形分区扫描,大大提高了探索效率。

在这个基础上,德国推出了史无前例的XXI级潜艇,这是真正的“潜”艇,整艘潜艇突出了水下流线型设计,大幅度减少甲板炮(后来在霍夫曼的建议下干脆完全取消),流线型的躯体可在水下实现比货轮(无论胜利轮还是自由轮)更快的航行速度。另一方面,该级潜艇搭载了使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具有初级原始的AIP功能的系统,可潜伏时间大大增强,从以前几个、十几个小时一直延长到54小时,到XXIII级潜艇时,由于排水量进一步扩大,完全潜伏时间提高到88个小时。

同时该级潜艇还引入了其他所有的先进技术,如双层船壳,在耐压壳外又有一层,将被动声呐等设施设置在耐压壳外,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用上了可探测精确方位和距离的旋转基阵声呐,使潜艇不需要升起潜望镜就可以发动鱼雷攻击;还用上了线导鱼雷。

本来二战中德国研制的线导鱼雷叫“云雀”,听上去很温柔,但霍夫曼指示在G9超级氧气鱼雷(长矛改)基础上使用线导功能后,这玩意变成了杀气腾腾的名字——虎鲨!

29艘XXI级潜艇上携带的鱼雷一半是虎鲨、一半是长矛改,2艘领衔出演的XXIII级潜艇上全是威风凛凛的虎鲨。

他们在深海里静静等待着猎物撞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