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超级炸弹(2)(第2/2页)

施佩尔奇怪地问道:“元首,网络是什么东西?”

“这个……”发现说漏嘴的霍夫曼连忙辩解,“我的一个设想,把世界上分散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大家可以通过通信系统进行信息和数据互换……”

于是一堆人又昏头昏脑地被灌输了电子邮件、局域网、广域网、C3I系统、信息高速公路等根本听不懂的名词,偏偏霍夫曼自己也是半桶水,讲了半天都不得要领,越讲问题越多,最后干脆生气地说:“算了,和你们讲不清楚,我和楚泽先生单独说,你们将来只管用就好了……”

谁知楚泽诧异地表示:“元首?您不是说真的吧?您刚才说什么我根本听不懂,一个词都没记下来。”

“你……”被打败的霍夫曼一点都没办法发作,只好气哼哼带着统帅部要员踏上去索马里的飞机。

根据进度安排,8月14日将是德国超级炸弹第一次试验的日子,如果失败,再等3个月才能凑齐第二颗试验弹的核原料——这已是1942年9月霍夫曼决定加速超级炸弹项目并拨款5亿马克以来,整个苏尔项目的最快速度了。

为确保整体计划成功,施佩尔根据霍夫曼的指示,前后一共拨付了将近40亿帝国马克,其中炸弹派拿到了其中36亿多,能源派拿到了将近4亿,维系了原定9:1的比例,两派人员对此都很满意。除经费外,在其他所有国防资源上都予以倾斜供应——德国拿到相对充足的石油供应后,节约下来的煤制油中消耗的煤炭全部用于发电,乌克兰顿涅茨克盆地中产出的多余煤炭也几乎全部投入发电使用。

除原有火电机组满负荷运转外,施佩尔又加速电厂建设,挖空心思在原有火电厂增设机组——单独新建根本来不及,这种建造几乎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哪怕多30万千瓦的机组也好;空袭橡树岭后,几经挣扎、辗转回到德国的斯科尓兹内描述了橡树岭的情况,感受到紧迫压力的施佩尔把所有其他军工削减下来的富余电力全部拨给了苏尔项目使用,再加上霍夫曼假托美国情报确定的钚路线节约了大量电力耗费,终于使德国在6月下旬凑够了试验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原料并开始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