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蒙仲与廉颇(五)(第3/3页)

在此期间,蒙仲亦带着数百兵卒前往战场,远远观瞧今日的交锋。

在他看来,公子章麾下的叛军今日没能攻破奉阳君李兑的营寨,实在是有些可惜,因为当时李兑军的士卒明显已经快支撑不住,只要再给公子章一个时辰,说不定今日就能攻破李兑的营寨,一口气拿下曲梁邑。

当然,即便公子章的叛军今日最终没能拿下曲梁邑,但看得出来李兑军的士卒已经筋疲力尽,这让蒙仲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某些想法。

傍晚,廉颇还是带着麾下六七千兵卒回到了阳文君赵豹的军营,准备继续与赵贲一同设计“诱杀”蒙仲。

在廉颇看来,王师一方的败迹已经越来越明显,而论其中原因,无非就是公子章的叛军在每次进攻之后能得到充分的歇息,而王师这边,却遭到了蒙仲无休止的骚扰,此消彼长,王师方的士卒如何抵挡地住公子章的叛军?

若不能尽快铲除蒙仲,则王师一方注定难以守住曲梁。

但是,如何铲除蒙仲呢?

廉颇与赵贲商议了一番,还是决定沿用昨日的计策,即表面上放松警惕,诱惑蒙仲前来袭击。

但是考虑到蒙仲很有可能像昨日那样戏耍他们,廉颇与赵贲决定只埋伏五千兵卒,即让五千兵卒彻夜等着蒙仲军的到来,而其余兵卒,则顾自在营内兵帐歇息,半宿一轮换,确保每一名士卒都能得到歇息的时间,哪怕蒙仲军像昨夜那般悄然遁走,他们也不至于会很伤。

当日夜里,蒙仲率领足足三千兵卒悄然潜近,来到了与赵豹军营、李兑军营呈“三角”的地段。

首先,他命蒙虎带着五百名兵卒小心地在附近一带搜寻,确保附近一带没有赵贲、廉颇或者李兑的伏兵,防止己方遭到伏击。

随后,他又吩咐蒙虎带着那五百名兵卒,像前几日那般在两座军营外喊叫,以及敲击刚刚从公子章那边得到的军鼓,骚扰两座军营内的士卒。

“这个蒙仲,简直烦不胜烦!”

在李兑军的军营中,李兑的儿子李跻刚刚睡下不久就被蒙仲军制造的声响吵醒,对此恨地咬牙切齿。

但恨归恨,他也没什么办法,毕竟他父子麾下的兵将今日刚刚与公子章麾下的叛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以至于营内士卒一个个疲倦至极,根本没有精力去驱逐、去围剿蒙仲军。

于是他招来了一名叫做「靳蛥」的行司马,吩咐后者采取廉颇此前的办法,即在营中召集个成百上千的兵卒,让他们在营内故意制造混乱,以此敷衍蒙仲麾下的叛军,以便让其余的士卒能好生歇息。

“喏!”

靳蛥接令而去。

而与此同时,在赵豹的军营中,赵贲、廉颇二人则像昨日那般,故意让军中士卒保持安静,勾引蒙仲前来夜袭。

不过话说回来,相比较昨日,今日赵贲、廉颇二人对于伏击蒙仲的信念明显弱了几分,论其中原因,无非就是他们太疲倦了,今日与公子章麾下叛军的厮杀,消耗了他们太多的精力,以至于今夜那蒙仲来或不来,他们都无所谓——不来,那就好好歇息呗。

但是廉颇却信誓旦旦地对赵贲说道:“今夜那蒙仲一定会来袭营!”

还是那个原因,他二人麾下的兵将太疲倦了,相信蒙仲绝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

不得不说,廉颇猜得一点没错。

昨晚蒙仲在权衡利弊后,最终放弃了袭营的打算,那是因为他没有把握反制赵贲、廉颇二人的伏击,但今日不同,今日赵贲、廉颇麾下的兵将,在与公子章麾下叛军的厮杀中消耗了太多的精力,以至于晚上定然睡得深沉,蒙仲岂会错过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

待蒙仲向蒙虎、华虎、穆武几人表达了今夜袭营的打算后,华虎与穆武颇为惊讶。

华虎不解地问蒙仲道:“阿仲,你昨晚不是说赵贲、廉颇二人是故意在营内设伏,准备埋伏我军么?”

蒙仲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是故我决定先袭击奉阳君李兑的军营!”

华虎、穆武二人面面相觑。

见此,蒙仲便向蒙虎、华虎、穆武三人做出解释:“赵贲、廉颇二人试图在阳文君赵豹的军营伏击我军,是故才让李兑军故意表现出被惊扰的模样,以此将我军引向赵豹的军营……但反过来一想,这岂非意味着,李兑军的士卒几乎不会料到我军会袭击他们呢?”

不错,在蒙仲看来,别看每当他们在营外骚扰的时候,奉阳君李兑的军营内总是会出现一些混乱,仿佛有不少士卒被惊醒,但结合「赵贲、廉颇二人试图伏击他们」的判断仔细思考,事实上李兑军的营地才是最没防备的,因为军中上下都在配合赵贲、廉颇等人,试图将他蒙仲引导赵豹军的军营。

“更何况……”

蒙仲附耳对蒙虎、华虎、穆武低声说了几句,只听得三人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八月二十六日夜里,戌时二刻,蒙仲命蒙虎在王师的两座军营外发动了第一次骚扰。

此后足足一个时辰,再没有叛军发动任何骚扰。

如此一直到亥时二刻,蒙仲带着华虎、穆武余足足千余名代郡弩手,潜近了奉阳君李兑的军营。

“放火箭!”

随着蒙仲一声令下,数以千计的代郡叛军,手持弓弩,朝着李兑军的军营射出一波又一波的火矢,顷刻间就让面前那座军营内人声鼎沸,陷入了真正的混乱。

看着面前那座军营的内部纷纷起火,蒙仲转头看向仍然一片寂静的赵豹的军营。

相比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似的强行夜袭,他更加倾向于由他自己来主导战局。

而眼下,饵食已经投下,就看赵贲、廉颇二人是否咬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