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万历十五年(第2/2页)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每年的粮饷开销和士卒的饷银,差不多要两百万两了。朝廷虽岁入增多,可是这开销也大啊!一个大同就这么多开销,那其他地方呢?”

“宣府呢?榆林呢?太原呢?甘肃固原又如何?”

“本官觉得五万多了,在说西北暂时也没什么战事,瓦剌不足惧,西北安稳,养如此多的军卒,实在是浪费钱粮。不如裁剪到三万,开销当少一半。”

“在说了,军贵在精而不在多,募兵精锐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两个人这样一说,双方的观点也就立起来了,现在就看大家支持谁了。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也都能够立得住,一个是从实际情况出发,钱粮问题是大问题。

另外一方则是从边防出发,没有足够的士卒,不足以护卫防线,同时也不足以震慑宵小。

在这件事情上,在场的官员牵扯的都不深,他们也乐得表态,反正怎么说都没错,还能表现出自己实心用事,于是基本上每个人都开口了,支持谁都有。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剩下的就是恭请圣裁了。

朱翊钧沉思了半晌,开口说道:“三万六千人,按照车营来训练吧!”

事实上这件事情朱翊钧也头疼,养多了养不起,养少了,也没什么用。不过朱翊钧又补充了一句:“人数少了,那就在装备上补充一些吧!”

“按照京营的装备,给大同军八成配备吧!传旨曾省吾,让他适当的缩减掉一些堡垒和屯城,以骑兵巡逻为主,可以放得远一些,要学会在草原生存。”

大明在西北可以完全放弃守势了,出草原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了。

大臣们听了这话也就没在说什么,虽然按照京营的配置会多花一些钱,可是比起以后每年的饷银,还是少很多的。在说大同军本身的装备的也足够,缺的也就是一些火器了。

武备司那天铸造的速度很快,京营快要全都装备完了,总不能闲下来吧!

对于车营,朱翊钧详细的研究过,在这个时代,这种配置已经是最好的了,除非装备发生质的飞跃,变成全火器部队,否则没办法做出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