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章 渴极贻醴酒含鸩(五)(第2/2页)

已死掉的父亲圣桓王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死,也就没有交代太多的后世。

兄弟相争是楚国自共王之后的传统,熊疑靠着商丘之战自己留在郢都的经营,获得了王位。

对于父亲的一些决定,他也逐渐明白其中的用意。

五百名工匠送到沛县为贺,参加与墨者的会盟,一切的一切,都让熊疑看明白了一些父亲的想法:父亲想要依靠引入墨家的力量来对抗国内的封君贵族。

熊疑想起父亲死前,自己曾和父亲游于大江之畔,见岸边芦苇丛丛,父亲曾感慨过:“李耳曾言,根深蒂固。这些芦苇怎么才能够去除呢?”

“若种蒲草,在芦苇没有了,蒲草却又铺满,到时候依旧是根深蒂固。”

“所能依靠的,只是江边渔樵,以刀切割,才能去除。”

“刀兵在地上,并不能切割这些芦苇,但是握在人的手中,就能够切割了。而且,刀不会生出根,也就不会根深蒂固。”

“天下间,有这样锋利的刀吗?”

如果只是说到这,也就只是一个隐喻,可是熊疑却记得当时父亲在感慨之后,仿佛只是无意中提及道:“墨家所制的铁镰,锋利耐用,又倍贱于铜。若是楚农夫皆有此物,倒是很好……”

当时熊疑只当是父亲感叹那些从商丘带回的墨家赠与的铁器礼物,如今异变陡生,自己成为了楚王,一些当时没有听懂的话竟然逐渐清晰起来。

父亲好吃鱼,尤喜鱼生,也曾在商丘之战回来后感慨过:墨家是一条美味的鱼,只可惜刺太多。世间谁能有太和公切脍之艺?

太和公在楚地极为名声,因为当年专诸就是为了刺杀专门跟随太和公学过厨艺,而之后的一系列事件导致了楚国郢都被烧等等大事。

熊当此时感慨太和公,所说的只是太和公善于切鱼片的精湛技艺:一如他所盼望的,把墨家的鱼肉吃掉,吐出遇刺。

也如后世韩非子所说的君王对墨家颇想要“买椟还珠”。

熊疑记得当时父亲感慨完之后,还趁兴念了两句《六月》,饮御诸友,炮鳖脍鲤……或许只是忽然想吃这两道菜肴,亦或是有所指。

熊疑想到这些,并不是因为忽然想到,而是昭之埃从沛县派回来的人将墨家的一些条件写在了纸上,陈献给了他。

他念叨着详细繁复的内容,喃喃道:“这里面……我只看到了肥美的鱼肉,鱼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