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六章 借力复国岂如前(五)(第2/2页)

随后,南梁君帅五万楚师北上,问罪于郑。

七月从榆关南部进入郑国,渡过下汜水。

驷子阳征召了郑都的四万郑军,由子马、子池、子封等八穆贵族率领,迎战楚人。

驷子阳亲自手书一封,约南梁君以堂堂正正之阵决战,南梁君接受,帅军接近郑人。

然而还未列阵,郑国太宰欣等人的党羽在郑军内鼓噪煽动。

太宰欣与驷子阳是政敌,这一次郑国的局面,完全由驷子阳引起,郑人本身对于与楚国开战一事就极为不满。

原本驷子阳的计划是利用晋楚矛盾和王子定这张牌,在两侧都打开局面,解决到韩国的威胁,同时在东部楚国那里扩充土地。

然而阳翟一战韩侯离奇死亡,这局面顿时难看。

赵侯韩侯一死,韩国宣布休兵三年,暂时退出对楚战争,继续观望,楚国所有的怒火都要发泄在郑国身上。魏国暂时只能采取守势,郑国的局面愈发难看。

而驷子阳执政严苛,刑罚过重,也让郑人苦不堪言。

连年征战,一直与楚交好来抵抗韩国,忽然对楚宣战,如今又要遭受楚国报复,国人的情绪极度不满。

如果驷子阳之前的计划能够成功,驷子阳家族在郑国的地位就无可撼动了。

然而局面有变,政敌们顿时团结一致,准备趁此机会彻底搞死驷子阳,包括如今的郑公。

于是在郑公、太宰欣、与驷子阳有争执的其余八穆的合力之下,郑军与出国还未列阵,就开始哗变叛逃。

太宰欣秘使人知会楚人,只要搞死了驷子阳,愿意割让城邑给楚国,同时会驱逐王子定。郑楚可以签订盟约,郑国不再亲近三晋。

四万郑军在“拒绝对楚作战”的煽动下,以及一部分太宰欣和郑公党羽的带领下,以及郑国带兵将军的默许下,直接逃到郐城。

郐城乃是古郐国,原本在商代就已经存在的封国,是祝融之后,后来被郑国所灭。

郐城距离郑国都城不过五十里,四万郑军一战不战,逃入郐城后,楚南梁君围住郐城,威胁郑都,郑人不敢交战。

郑国内乱已有迹象,王子定见势不妙,带领家臣躲开驷子阳的眼线,从郑国逃亡,奔往魏国。

魏国接纳王子定,对外宣称承认王子定才是楚国合法继承人。

虽然至此,郐城还未被楚人攻破,只是围城,但是郑国退出战争已不可避免。

魏国接纳了王子定,也就意味着魏国将会以全部精力,谋求一战解决楚国的问题。

楚国经此一胜,那些骑墙派的封君更加坚定地暂时站在了楚王这边,楚国似乎还有与魏国一战的实力。

韩国暂时休战,魏国看似势弱,楚国更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弭兵,围绕郑、大梁等中原膏腴之地的长久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晋楚都不可能在数年之内管泗水河畔的事,属于墨家扩张的机会终于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