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尔虞我诈(第2/2页)

墨家对着秦人大谈困难,处处都透露出不想打、想非攻和平、想安定、想通过会盟的方式解决宋国的事。

秦国就需要表态一下,至少要立场坚定地表示必然会支持墨家,可能在道义上不会表达支持民为神主的义,可是在合纵连横上肯定要做给墨家看。

以示打吧,没事,我在背后会捅魏击刀子的,你们放心干,以求让墨家坚定打下去的想法,甚至劝唆去打。

中原就算打出来脑浆子,秦国往秦川一猫,等到都打的筋疲力尽了,越过渭水夺回西河,岂不美哉?

或者是墨家大获全胜,到时候各国都只能依靠秦国,轻轻巧巧地借墨家之力夺走魏楚的霸权,使得秦国可以对山东各国施加更多的影响力,并且很可能成为反墨同盟的盟主。

不管怎么样,中原打起来那是对秦国最有利的,而且不管谁赢谁输,都可得利。

而楚王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最好不打,最好能够三国瓜分宋国,从而让墨家作为魏楚之间的缓冲,维系一种三方均衡的态势。

楚王不愿意打,打起来贵族们就要跳,到时候之前的变革可能都要付诸东流,楚国就真的又要回到三十年前整日被中原吊打的局面了。

这就使得墨家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楚国提出的条件,很是诱人,不打仗三国瓜分宋国,最好再引入韩国,从而让中原局面更乱。而墨家也可以不用打仗得到富庶的宋国西部,以秦人来看,墨家应该不会拒绝。

因为墨家的心思,从来不是宋国,而是天下,所以并不会允许宋国分裂创造出一个无力南下的中原乱局,这是秦国所不知晓的,甚至不敢想墨家已经准备对楚国动刀而且准备一举弄翻楚国。

但是秦国的心思和楚国的心思都很好猜。

南郑地区需要过秦岭,墨家守城术别人不知胜绰却还是知道厉害的,过褒谷去打南郑,容易硌着牙不说,所得利益远不如向西和向东,南郑现在可不是孱弱的蜀国在守。变法正值反复期,经不起失败,不值得也不敢。

楚王更不可能会在这个时候去打宋国,因为魏国……五年前做过一件事:齐国和墨家打的正激烈的时候,他先因为赵国的乱子和墨家媾和了。

楚王也怕自己和魏人刚会盟,那边秦人背刺,魏击再次学上次模样,或者是趁着楚国虚弱的机会巩固大梁防线夺取榆关向南切入。

尔虞我诈,列国争雄,这年月谁人还会信什么盟约……若是四年前菏泽会盟,墨家会继续坚持非攻之约、甚至出面制定新的类似礼法的天下法,或许还能‘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可四年前菏泽会盟墨家绝口不提非攻之法,而是说什么天下定于一为大利,只制定了战争法,还拿着齐公子午做杀鸡儆猴的鸡,各国君主如何还能以为还可以“欺之以方”?

再说宋国好打,可泗上不好打,他变法的那点家底若是全都扔在了宋地,贵族们可是要高兴了。

二十年前适出使楚国的时候,就说楚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今还是一样。熊疑自己手里有多少实力应该很清楚,无非也就是想要拉着齐、魏、韩来吓一吓泗上。

吓到了,三四家分了宋地,都很好。魏韩和墨家龃龉颇多,到时候有的乱了。

吓不到,不打就是了,让墨家占了宋国,魏国肯定是第一个紧张的。河西有秦、河东有泗上,到时候楚王也可以从容变法,继续压迫国内的贵族。

五年前墨家在费国做的事,也让楚国很容易想到墨家会依样画葫芦,却没想到墨家这边考虑的是宋国只要保持中立和亲近墨家就行,最好就是当地民众获得足够的力量制约宋地的那些野心家,或者至少锻炼下民众起义的经验,郑国民众对此就很娴熟,宋国还差一些。泗上根本不想着此时把宋国收到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