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卫鞅与商於(上)(第2/2页)

这些村社之人不需要纳税、家人不需要服劳役,没有女人就去外面部落里抢、没人耕种土地就去外面部落里抓、缺乏土地马匹就去外面抢。

凭借从泗上传来的作物、耕种技术、火药等,这些人仍旧保持着农耕生活。

但是土地多、家里奴仆多,所以马匹也多,这些人是专职的军人世家,是府兵贵族。

征战的时候,他们一般作为骑兵,需要缴纳血税来代替他们的赋税。

这些骑兵骑术很好,但是纪律性很差,不过肉搏、突袭、偷袭、掩杀之类的技巧极佳。

而且因为火器、车营术的配合,往往一个一二百人的府兵村落,就能够打的周边的游牧部落逃亡,甚至有敢干的想要战功的,会有几个乡的村落联合在一起行动灭掉一些大部落抢夺马匹牛羊的事。

这种兵制使得秦国西陲的游牧压力锐减,但缺点就是这些村落时常会去抢劫一些前往极西之地贸易的商队,但因为秦国主要是公营贸易,所以影响也不是很大。

而除了这种兵制之外,还有十分严格的编户什伍制下的征兵制和募兵制。

在猪野泽等地,采取的是编户之下的征兵制,但凡年纪一到,必须从军服役。

什伍一组,共用耕牛,连坐刑法。

若是军中服役立下功,则可以提升为府兵卒,可以分配土地,可以免税。

军中军官,则都是一些贵族庶子组成,在那些叛墨主持的教育提下下接受过新式的教育。

各个城邑实行的都是这种征兵募兵制,而在偏远地区则实行类似府兵的军事贵族制。

依靠城邑的人口优势和征兵募兵的纪律优势,保证对那些府兵新贵的武力压制,同时在战争期间又能够拉出足够的轻骑兵。

卫鞅并不喜欢那种边疆的武卒制,但是对于城邑管辖的什伍征兵体系很擅长,他所学的尸佼的那些学术和西河的刑名之学在这里当真是如鱼得水,很快得到了施展的空间。

人要有能力,机会摆在眼前的时候才会脱颖而出。尸佼和吴起的关系,给了卫鞅一个机会,他也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吴起曾说,西陲之事,若只是军事,凭借马镫火器车营的战术碾压,不过是五大夫之功,算不得什么惊天动地的功劳。

而最重要的,是打下来之后的统治,这才是可以使功超五大夫之上的关键。

这种思想之下,卫鞅所学也就得到了发挥。

吴起重病垂老的时候,也向秦君推荐了卫鞅。

秦君之前就知道此人,因为任免官员皆由君命,而且之前也有功勋,治下虽不富庶但是民众守法。

推荐之后,深入交谈,秦君也认可了卫鞅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