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权位之争,历代王朝的开场大戏(第3/9页)

得到如此下场,冯弘是咎由自取。

玄武门之变是被逼政变,还是野心篡位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在位期间,他勤于政事,举贤任能,体恤百姓,减轻刑罚,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因此,在后人眼中,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中国历代帝王的表率。但即使是这样一位英明圣主,他的一生仍有很多瑕疵,“玄武门兵变”的历史实情一直让后人迷惑,而他后来修改国史的行为也让人议论纷纷。

贞观三年(629),太宗下令在中书省特别设置秘书内省专门负责修撰前五代史。但是同年闰十二月,太宗又下令将史馆移入禁中,设于门下内省北面,由宰相监修。从此之后,史馆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门下省的一个常设机构,不再具有修史职责而是专门负责修撰当朝国史。唐太宗究竟出于何种动机要重置史馆,修改国史呢?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仍没有确定的答案,因此成为历史上的一桩疑案,并引发后人对此的诸多不同观点。

一种说法认为唐太宗修改国史,是为自己杀兄逼父篡位辩护。这种观点认为,李世民的皇位并不是合法继承而来,是其弑兄逼父的结果。这一行为并不符合封建法统和道德伦理,就在李世民自己看来,也是不能贻示子孙、垂为法诫的。所以,为掩盖这种残暴的行为,也为了确立他登基的合法性,李世民决定撰修国史,下令创立了宰相监修国史的制度,这就使史官很难做到秉笔直书,只能按统治者的意图撰写历史。

李世民在位期间,曾不止一次违例要求亲看国史和起居注,并称是“使得自修改耳”。其实,作为帝王原本是不可以随便看史官写的起居注的。在李世民授意下,史官们把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动因写成“安社稷,利万民”的大义行为,从而严重歪曲了历史事实。在撰写《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时,史官费尽笔墨铺陈李世民在武德年间的功劳,竭力抹杀太子李建成的成绩,降低高祖李渊的作用,而且把太原起兵的密谋描绘为太宗的精心策划,而高祖则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这样,李世民便成为开创李唐王业的首功之人,给人民造成皇位本属于他的印象,李渊退位后也就理应由他继承皇位。如此一来,李世民登上皇位便显得合理多了。

还有种说法认为李世民之所以要修改国史,抬高自己在太原起兵中的地位,贬低李渊的功劳,乃是出于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他要求贞观史臣把太原起兵中李渊由主动起兵变为被动起兵,目的是为了把李渊描绘成一个忠臣的形象,从而符合儒家的道德要求。李世民将李渊描绘成是在隋炀帝要下令逮捕他,李世民和刘文静等又设下圈套逼得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不得不反的形象,而且在起兵时李渊还曾号称“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这样一来,李渊就成了大忠臣了。很明显,这种刻画有利于维护李世民的统治,防止人们以此为例,起兵谋反。

以上说法多是各家的推测,并没有明确的史料依据。但是李世民继位后修改创业国史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但是他为何要修改国史,其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今天已经很难判断了。

唐宣宗装疯卖傻,不容易

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的儿子,武宗的叔叔。他原名李怡,做皇帝后才改名为李忱。唐宣宗在位期间勤俭治国,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体贴百姓,人民生活日渐富裕,使腐败的唐朝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遂被称为“小太宗”。

然而这样一代明君,在他登基之前却一直被视为傻子,这是为什么?难道唐宣宗真的是傻子?

其实不然,唐宣宗虽然表现得糊涂,其心里却如明镜一般。可他为什么要装傻呢?

这还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李忱是唐宪宗庶出的儿子,其母亲郑氏是一名身份卑微的宫女。由于庶出和母亲身份卑微的原因,李忱本当不了皇帝。后虽被封为光王,却一个人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里孤独成长。他从小就显得郁郁寡欢、呆滞木讷,与其他亲王相处往往终日不发一言。在宫中,多数人都讥笑李忱呆笨,唯有他的哥哥唐穆宗知晓他的聪明,曾抚着他的背说:“这是我家的英物。”

李忱长大后,痴呆情况愈发严重。人们纷纷猜测,这可能和他在穆宗年间遭遇的一次惊吓有关。当时李忱入宫谒见太后,不料刚好撞上有人行刺。虽然此事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从此以后光王就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于是皇族宗亲们认定,这个本来就呆头呆脑的人一定被吓傻了。此后无论大小场合,李忱就成了专门被人取笑和捉弄的对象。

其实李忱不傻,他知道因为自己的出生背景注定不能称帝,唯有在乱世之中才有可能夺取政权。穆宗继位后庸庸碌碌,党派之争、藩镇势力和宦官势力使得唐王朝统治岌岌可危。李忱装傻让宦官对他放松警惕,他在等待时机,等待一个可以让他夺取政权的机会。

当唐武宗发觉出这位皇叔有问题时,想要置他于死地。可是就在这时,宦官仇公武救了他,并将他送出宫。

会昌六年,唐武宗病危,李忱就在宦官仇公武、马元贽等人的簇拥下,出人意料地回到了长安。仇公武等人决定拥立李忱做一个傀儡皇帝,然后顺理成章地掌控朝政。但是当李忱开始着手处理政务时,仇公武就傻眼了。因为对他来说,傻子李忱忽然变得无比陌生,他神色威严,目光从容,言谈举止沉着有力,决断政务有条不紊,和从前简直判若两人。

直到此时,仇公武才恍然大悟,明白当年武宗为什么要把这个“傻子”皇叔置于死地,那是因为在他愚痴木讷的外表之下,隐藏着常人莫及的才干和韬略。可惜仇公武明白得太晚了。

“金匮之盟”,杜太后难道有超能力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认为赵光义乃合法继位,因为他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但后来有人对“金匮之盟”一事提出质疑,使得这一事件变得扑朔迷离。

《宋史》有好几处提到“金匮之盟”,《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建隆三年(962),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问太祖:‘你知道怎样得的天下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赵普于纸尾写‘臣普书’。藏在金匮(同‘柜’),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