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预设战场(第2/2页)

“姚弋仲没有搞明白我们想干什么,他持足够的谨慎态度,只是让五万步骑先期进入。”纪昌实际上比较佩服姚弋仲的谨慎,换作他人能渡河该是急迫且恨不得一次性将所有部队投入。他问:“我们是不是派出部队与之交战?”

什么都不做只会让姚弋仲更加迟疑,甚至可能要姚弋仲顿足不前,要是羌族大军退缩回去,对于汉军的北线战事可会造成灾难。

刘彦就问了:“派出多少部队合适?”

这是一个大难题,太多汉军可抽调不过来,太少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他们又不能真的将渡河的羌族大军给赶回南岸。

“是这样……”纪昌斟酌了一小会,问道:“命令徐正和桓温主动出击?”

刘彦点头认可。

徐正是汉军在豫州方向的主将,他面对的是石碣赵国在豫州的抵抗军,那支豫州的防御部队数量很客观,达到了二十万以上,至于都是些什么人,只能说除了四五万的郡县兵,其余都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

桓温面对的当然就是孙伏都的本部和姚弋仲分出去的那支羌族军,双方小规模的战斗没有停止过,总得来说是处于僵持。

刘彦终究还是要从其余的地方进行调兵,毕竟姚弋仲手里的兵力真的十分庞大。什么时候调动,从什么位置进行调兵,那就存在很多讲究的地方。

到后面,他们商定的是出动济南郡这边的骑兵前去袭扰已经渡过黄河的羌族大军,出动的骑兵数量只有三千。

汉军三千骑兵的数量真的不多,他们的出动却是让姚弋仲略略松了口气。

姚弋仲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搞明白刘彦……或者说汉部到底是怎么想的,那并不怪姚弋仲,是胡人历来对山川地盘存在忽略,哪怕是重视也仅是局部战场。

那是文化底蕴注定了的事情,胡人可不像华夏文明,他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甚至是无法承载历史,有的是编成歌谣代代传唱,能够传承下去的东西可想而知该匮乏成什么样子。

羌族吸收了不少华夏文明的指挥,可他们才崛起多久?文化的承载并不是一代人或者两代人就能够吸收完毕,那需要的数代人足够的重视。

三千前去袭扰黄河岸边营盘的汉军骑兵动作十分频繁,他们一开始就直接是逼近羌族大军的营寨,迫使姚弋仲出动骑兵前往对阵。

一样都是轻骑兵,再加上谁都足够谨慎。轻骑兵之间的交战一旦互相谨慎起来,那就是一场你追我赶中的耗时战。

作战动静让姚弋仲这一路的将校对先前的猜测更加肯定,那就是刘彦手头的兵力严重不足。

后面,东平郡和豫州方向的军情先后传递到姚弋仲手里。

“两路的汉军都发动了进攻。”呼延盛看上去颇为兴奋:“刘彦这是急切想要调兵北上?”

战争从来都是存在迷雾,既是不清楚对方的意图,然后又不知晓对方的兵力调动。对于姚弋仲这一路大军来讲,他们没有摸清楚刘彦的意图是真的,对汉军的调动虽说不是了如指掌,可汉军大规模的调动还是能够获悉的状态。

“刘彦究竟是想干什么?”姚弋仲的困惑没有减低多少,反而是越加浓厚:“要是他们急切,不该是极力阻止我们渡河吗?”

那就是情报与现实的自相矛盾,刘彦应该做的是拼了老命阻止羌族大军渡河,可刘彦并没有那么做,那样可不像是一个缺乏兵力的主帅该有的抉择。

“不管怎么样,我们已经渡河了啊!”呼延盛完全搞不懂姚弋仲到底在顾虑什么,急切道:“我们本来就是要渡河,只有渡河才能与汉军交战!”

姚弋仲默默地看着呼延盛,冰冷地说:“吾,才是主帅。”

呼延盛脸上肌肉一僵,讪讪地笑了笑。

姚弋仲当然知道无论怎么样都该渡河,只有渡河才能与汉军交战,只有交战才可以分出胜负。问题是他心内的疑虑太多太大,总觉得无论什么地方都不对劲,可又无法发现到底是哪里有什么陷阱。

有一点呼延盛没有说错,不管姚弋仲有什么疑虑总是不能停步不前,先期五万步骑渡河之后,后面姚弋仲又向黄河南岸增兵三万骑兵。

姚弋仲派出三万骑兵渡河之后,这三万羌族轻骑不是作为防御力量使用,他们一经渡河立刻分为三路,西边、东边、南边各自出动一万,摆出一副要把周边逛一圈的姿态。

骑兵在长途行军上面或许不行,但是百里之内的短途行军还是很快,不到一天的功夫三万羌族骑兵就可以将周边逛个通透。

得知姚弋仲新动静的刘彦那时脸上只有笑意。

“姚弋仲真是谨慎的一个人啊!”纪昌有些感慨地说完,后面眯起了眼睛,问道:“他们找不到什么伏兵,应该放心地将其余的部队调到黄河南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