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2/2页)

胡虏对于名份是看重,可是有必要的时候也不看重名份。石虎先是称帝,后面却去掉帝号改称天王,也干过向东晋小朝廷称臣而使得庾亮北伐不得不停止的举动。慕容皝更是依靠称臣的举动从东晋小朝廷那里获得大量支援,包括一些得力的官僚,更是获得数量不少的工匠,后面慕容皝说不承认臣属关系也立刻做了。

刘彦见桑虞与谢艾意见统一立刻就苦笑了。

华夏历史上为了面子而放弃实际利益的事情不要太多,并且是屡见不鲜地一再上当又周而复始的被戏耍。

东晋小朝廷的司马皇室现在除了名份什么都没有了,实际统治长江以南的门阀和世家不会允许他们的地位遭受动摇,能够得到名份又能整垮汉国的事情,估计哪怕是知道被戏弄也愿意配合石碣赵国,乃至于是刚刚“反叛”的慕容燕国也会重新变成好朋友。而初衷可能仅是因为刘彦对东晋小朝廷的正朔地位发出挑战。

谢艾其实很想建议刘彦改变一些想法,例如改一下国号,假意放弃对正朔发起挑战,甚至是接受东晋小朝廷想要的称臣举动。这样一来,他能够确定刘彦这一边的外部环境会彻底得到改善。

【王上肯定不会同意。】谢艾看着正在与桑虞交谈的刘彦,心想:【哪怕是假意的举动,王上也不会同意。或许王上并不是出于面子之类的事情,亦不是对大汉有充足的自信,仅仅是必要的坚持?】

刘彦的确不会同意那些事情,是哪怕假的都不会同意。有些事情一旦干了或许是会改变一些恶劣环境,但是坚持的事情一旦改变则会让自己泄气,他就是秉持着一种理念在奋斗,一点动摇都不允许。现在退了一步,他觉得自己会变成一个习惯退让的人,不但是自己的锐气尽失,汉国上下也不再是那一个以光复汉家疆域,甚至要开拓出更好未来的国家。

“现在只有一个方法了。”桑虞刚才已经对局势分析的差不多,他做出最后结论:“长江方面设局歼灭晋军水师。豫州那边的军队在北上之前……发兵那位国丈驻守的地方,攻取之前他们从我们这边占便宜得到的三郡之地,甚至重新占领南阳郡,还要进逼江夏郡!”

这一下却是换成刘彦迟疑了,他问:“可以在濮阳战场开启大战前,办到那些?”

“王上,我们要攻取的地方都是适合骑兵作战的区域。”桑虞看着杀气颇重,几乎是咬着牙:“晋军缺乏骑兵,我们不但有数量庞大的骑兵,也有精锐的攻城部队。至不济……消耗仆从军,用牙齿啃也要一个又一个城池的啃过去。”

桑虞的话没有说完,汉国绝对不能允许南边那个只会内斗的小朝廷没完没了地搞事情,只能一次直接将那个小朝廷打怕打疼,打得小朝廷连目光都不敢向北张望。要不然接下来汉国与石碣赵军死拼,甚至是与慕容燕国血战,小朝廷真正的北上或许办不到,可是小朝廷已在搞事情也会让汉国疲于奔命地应对。

刘彦理解桑虞的意思了,想要办到那些需要放开一些对仆从军的限制,比如大批组建仆从军的骑兵。他需要思考的是会不会被反噬,真正干了桑虞建议的那些会不会演变成为与东晋小朝廷的全面战争。

“必要的风险还是需要冒的。”桑虞一字一顿地说:“将廷尉调回,出任南征统帅,调王朴前往作为副将,袁乔作为行军长史。”

刘彦没有思考多久立刻颔首:“就这样办吧。”

濮阳郡那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一触即发,冀州那边的汉军需要采取守势,辽东也有一场大战在等待汉军,再开辟一个南方战场确实显得托大,可局势一点都不容许汉国退缩。

谢艾有些懵了,他很想知道那么多条战线该怎么维持,可是仔细想下来也就那么回事,大不了汉军进行必要的退却以及龟缩,灭国什么的风险并不大,差别就是全面采取守势,可是只要桑虞的建议达成,逼和东晋小朝廷的可能性无限大,那样汉军就能够集中全部的力量与石碣赵国较量了。

“明达?”刘彦已经呼唤了两次,见谢艾终于回过神来,笑着说:“言之(吕议)不是战将,草原那边需要一名统军将领,寡人有意让你前往草原全权指挥,可否愿意?”

谢艾立刻心想:【还有草原一处战场,大汉开启的战线也太多了。】,想什么并不影响他做出反应,应“诺”之后才问:“是策应冀州战场局势吗?”

“全权指挥。”刘彦乐意放权,亦是敢放权:“该做什么,想做什么,需要什么,明达尽管放手去做。”

谢艾深吸一口气,慎重地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