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草原不可失(第2/2页)

在汉国统治的草原范围之内,牧养不再只是单纯为了奶制品或肉,牧人更为重视的是薅羊毛带来的利益,还是可持续的利益,不是杀掉吃完肉就完,是羊剃光了毛还能再长,一次又一次地产生利益。

从西北往草原,进入到峻稷山之前是需要先经过另外一个山。那个山曾经对于某些游牧民族有相当意义,它的名字叫鞮汗山。

鞮汗山就是西汉李陵战败投降的地方,李陵在投降之后成了匈奴的右贤王,跟随被迫投降的汉军成了匈奴的一个部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陵为匈奴人训练部队的地方就是在鞮汗山附近,与卫律这个原本效力汉军又投降匈奴的长水胡人所在的部落是邻居关系。

时间在流逝,便是在悲壮或是惨烈的往事也会成为谈资,对于巡视到这里的刘彦来讲,了解到的就是李陵时期留下的一些建筑物的残存地基。

干旱和蝗灾暂时还没有影响到这一片区域,位处高地向四周眺望,可以看到一些正在放牧羊群的景象,要是有诗情画意一些,一群又一群白色的羊群游荡着,或许可以想象成为是一朵又一朵的白云在飘什么的。

这一片区域靠近西高车的疆域,而西高车境内蝗虫正在肆虐,等那边能吃的东西被啃干净,要是不发生一些意外的话,该地很快也会涌来铺天盖地的蝗虫。

“我们在此地以北百里之外清出一条长达两百里以上的间隔带。”李坛为了能让刘彦有更直观的印象,是拿出了一章示意图。他指着图画继续说:“从这里到这里,准备就绪之后就会点火,燃烧出一条纵宽五里左右的焦土地带。”

这件事情是刘彦事先知道的,还是由他亲自签发的命令。

西高车境内的蝗灾着实是太夸张了,探子传回的情报一再用到“寸草不生”这个形容词,用火烧出一条焦土地带能不能阻止蝗虫南下没人知道,可怎么都要尝试一下。

汉国是不会允许草原撤军或是撤民的事情发生,一旦撤出想再回来不止麻烦,可能还会出现代价。可要是蝗虫肆虐之下不撤都不行,要不然留人在草原就是让他们去死。

“郁久闾跋提距离这里还有多远?”刘彦得到答案,沉吟了一下又问:“那边什么时候能够准备就绪?”

清出一片空白地带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已经调集足够的牧畜过去啃,还需要动用庞大的人力仔细清除,都已经进行了三四个月,可离工程完成还是遥遥无期。

“不能让郁久闾跋提发现我们那么做是为了什么。”刘彦并不确定那么干有没有用,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可行性,就不该让柔然人学了去:“郁久闾跋提过来之后,立刻启程。”

柔然现在对于汉国来讲是介于盟友和非盟友的模糊地位,汉国需要柔然给东高车、拓跋残部、慕容残部找不痛快,本身又对柔然有警惕,那是因为汉国在草原的统治依然还显得薄弱。

郁久闾跋提好歹是柔然的统治者,得是被逼到一定份上才会干出只带一千骑兵进入汉境的事。他统治的柔然一样是受到了蝗灾的影响,西部与西高车接壤的疆域倒不是被密密麻麻的蝗虫肆虐,是有太多的丁零人正在冲击柔然国境。

当然,柔然也绝对是被西高车发生的蝗灾给吓住了,还不知道有多么怕自己生活的地方也变成丁零人那种寸草不生的景象。

汉国这边对郁久闾跋提冒险进入汉境有做过研究,加深关系什么的肯定有,更多的是亲自找刘彦求援。

刘彦是在鞮汗山见到的郁久闾跋提,两人还是初次面对面。

郁久闾跋提肯定是被事先教导……或者说约束该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见刘彦,不过他也不知道是记不住还是没当回事,该有的谒见流程没点样子,能交谈之后说好听点叫开门见山,说难听点就是蛮不讲理。

“寡人的耳朵没毛病吧?”刘彦怀疑自己刚才有没有听错:“至少二十万石的植物类粮食,不低于二十万头羊和两万头牛;弓两万、剑五万、枪五万……”,他都念不下去了,用一种像看白痴一样的目光看着郁久闾跋提,后面看向李坛问道:“寡人的大军败给了柔然,都城已经快要被攻陷了?”

军帐之内就是一片兵刃抽出的声音,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虎视眈眈地盯着郁久闾跋提,要是刘彦允许就该扑上去碎尸万段了。

帐内的柔然人就比较悲剧了,除了郁久闾跋提能携带武器进来,其余柔然人是被解除武装,他们担惊受怕地看着突然变得凶狠的汉人,好像没明白发生了什么状况。

郁久闾跋提似乎也没明白,他纳闷地看着刘彦,疑惑地说:“我们是盟友,有困难的时候找盟友帮忙不是很正常吗?”

那一刻,刘彦终于知道其余的游牧民族为什么将柔然人称呼为“蠕蠕人”,是不是智力低下,打仗只靠武力,不用计谋,败多胜少……汉人还不太了解,但像极了不会思考的虫子,好像没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