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我可是刘慎!(第2/2页)

“杨校尉。”刘慎行礼,说道:“本宫知道自己身份特殊,都护与校尉,以及众位帝国栋梁,不愿意本宫身涉险境。”

杨锐听到刘慎的自称,本来在之前没有回礼,可是后面却行礼表示尊重。

“本宫既然被父皇送到军中,自然是要听从众位将校的命令,只是……”刘慎锥嫩的脸上带着诚恳:“本宫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让诸位不得不谨慎对待,亦不愿给诸位添太多的麻烦。但是若有危险,本宫立刻被调离,却非本宫所愿。”

“殿下。”杨锐恭敬地再次行礼,严肃地说:“罗马人的配合太过反常,我们虽然知道他们有临阵投效的习惯,却依然怀疑他们是有所图。他们都怀有必死的决心,才会愿意承受被俘的耻辱。若不然,同为强国的武人,便是他们有临阵投效的习惯,哪会接受如此身份的剧烈反差。”

“他们大概是想获取大汉的火药?”刘慎不解的是:“为什么已经猜测出他们假意投降的意图,却依然不做坚决处置?”

“殿下乃是陛下的皇长子,必然清楚军队之中任何决议是少数的高层拿决定,士卒并没有获知的权力。”杨锐索性就将话讲得透彻一些:“三千多的罗马人,知道投降之后真正用意的人仅会是少数,大多数是被瞒在鼓里。”

刘慎就更疑惑了:“能拿决议的是那些高级军官,目标很明显。”

“因为一些原因,大汉目前在各族的名声非常不好,都护决定拿一些降俘做文章,改善大汉的名声。”杨锐说起这个而就有些牙酸:“很多事情就有些投鼠忌器,不能是我们猜测他们会干些什么,在他们没做之前先采取行动。”

刘慎听得不是那么明白,只感觉明明是很好解决的事情,却被弄得复杂化。

“如果我们先动手,处置罗马人之中的那些高级军官,很难确认是不是清理干净。”杨锐看出刘慎的困惑,很耐心地解释:“要是没有扭转大汉名声的前提,自然是不用有所顾忌,便是将罗马人全部杀掉,也就全部杀掉了。正是需要顾忌名声,处置极大可能引起那些不明所以的罗马士兵心生恐惧而暴乱。他们一旦暴乱,我们剩下的选择只是杀,便坐实了大汉在那些传言……”

杨锐说得那么详细,刘慎可算是听懂了。

“我为大汉的皇长子,要有承担责任的品德。若是遇事便逃避,天下人如何看待?”刘慎是命令的形式说道:“请校尉临时加强本宫手中的兵力。本宫要亲自应对!”

“这……”杨锐自然不能说刘慎根本没对他下命令的权利,是迟疑着说:“若是都护下令……”

两人就一起去中军大帐见了李匡。

“殿下果然要如此吗?”李匡听完,沉默了大概五分钟,问了一句,得到刘慎既是恭敬又是坚决的回复,点了点头:“如此,匡愿意承担风险。只是殿下,没有下次了。”

刘慎愣了一下,没听懂是什么没有下次。是违抗军令,还是冒险?

让帝国皇长子涉险根本就不是杨锐一个校尉所能扛得下来。

李匡是都护,肩膀要比杨锐厚重一些,不过要是刘慎真的出了什么事,哪怕是都护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都护,您……”宋平刚才好几次想要出声,鉴于保证上司的权威极力忍耐下来。他看着李匡脸上出现苦笑,也是跟着苦笑起来:“咱们这位殿下,不愧是陛下亲自教导的殿下。”

其实很不容易了,才十一岁罢了,之前是生活在条件优异的宫城,来到军中没抱怨过一声苦,他们所知道的是刘慎今天首次违反军令,还是出于对刘慎有利的军令。

“接下来的布置,有劳长史了。”李匡说话的时候已经站起来,苦笑的表情被换成了严肃:“殿下勇于任事,不想逃避责任。某以为是一件好事,对大汉极大的好事。”

宋平承认李匡说得没错,要是刘慎明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却是欢喜地执行军令,那么在刘慎有极大可能性会成为汉帝国继承人的前提下,汉帝国的未来就显得堪忧了。

正是想透了那一层道理,李匡才在明知道扛不起的前提下选择扛下来。他不能打击刘慎勇于承担责任的这一方面,但也绝对不会在接下来任由事态发展。

“都护。”宋平在李匡要走大帐之前喊了一下,对着转过身来的李匡说:“与殿下的安危相比,职以为三千罗马人杀就杀了。”

李匡顿足了一下下,重新转身离去。他不但会加强刘慎手头的兵力,周边必然还会布下必要的重兵,同时人也会亲自过去随时注意那些罗马人的动向。

重新回到直属部队的刘慎,他多少猜到因为自己的举动会让大部队出现新的变动,只是没有半点后悔的地方。

“军侯。”徐光并不知道刘慎去了之后是什么说词,知道刘慎不但自己回来,除了秦颂之前带来的两千部队,周边的部队明显也多了很多:“都护答应下来了?”

刘慎有些闷的说:“我大概是抵近到萨珊边境,就要被送回长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