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西北(第2/3页)

回房之后,他写了一封中规中矩的奏折,写完之后,却觉得心里不平,忍不住又写了一封奏折,奏请回封地帮助父亲。

出来之后,林喜就在院子里等他。他将那封中规中矩的奏折给了林喜看,林喜点了点头,打发了他去鸿胪寺递帖子。

来到承天门外的西侧的鸿胪寺,他进去登记后,犹豫了一番,还是将另一封奏折递了上去。

午朝的时候,朱瞻基就看到了这个外孙情深意切的奏折。看完之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虽然大局观差一点,不明白为什么不派援军,但是对父母,对封地的担忧,溢于纸上。

“朕这外孙的平日表现如何?”

一位咨情司的少监上前回道:“极西候世子文科只是中偏上,但是一身武技出类拔萃。”

唐赛儿和林三都是高手,林楚他们家学渊源,到了他这一代,林喜虽然身体不行了,但是经验仍在,有他悉心教导,要是武技不行,还反常了。

他想了想说道:“下午朕要去祭拜皇后,让他随驾吧。”

林汉伦去孟家打听了一圈,因为孟侍郎不再,孟骥也不确定如何,只是承诺了会帮他打听一番。

回到家里,他没有想到,行人司的小行者,已经在等着他了。

自从宫里不再招入太监,皇宫里面的事务,基本上就是女官在操持。而皇宫外面的事务,被内务府接管了下来,四司八局,包括行人司在内,全部换成了普通的候补官员听令。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国子监的候补贡生,在补官之前,每个人都要在这些衙门干个一年半载,甚至两三年,才能获得官职。

得知下午能随驾,他就激动了起来,一中午都在考虑,见了皇外祖,应该说些什么。

匆忙吃过了午饭,他就坐了出租车来到东安门,从这里步行进入东华门,然后在这里候驾。

出发的时候,朱瞻基的身边都是一些重臣,看到皇外祖一直不停地接见百官,没有得到召见,他也不敢贸然上前。

皇陵最西侧是孝陵,东侧是太宗皇帝的长陵,中间是朱瞻基父母的献陵。

朱高炽虽然没有登基,但是也被朱瞻基追封为仁宗。

今日不是节祭,是孙娴的阴寿。朱瞻基只是路过献陵,到父母的坟前祭拜了一番,然后来到了献陵后面的一座未封的坟茔。

相比朱元璋坟墓的大气,朱棣坟墓的奢华,朱瞻基为自己跟孙娴准备的坟墓非常简单,占地不到五亩。

主坟只有一个祭厅,坟墓主体也就几十平米而已。孙娴的墓穴只是暂封,主坟却没有封,只有等朱瞻基百年以后,主坟才会合封。

祭拜之时,文武百官退避,只有后辈,晚辈,跟朱瞻基一同祭祀。

而后,朱瞻基来到主坟下的松林处,让人叫过来了林汉伦。

距离朱瞻基还有七八米,李亮躬身道:“世子,请……”

林汉伦不敢对这个瘦小的李亮怠慢,这可是整个大明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他向李亮抱拳行礼,这才向背向自己,正看着山下风光的朱瞻基走去。

望着朱瞻基那高大的身影,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孺慕和崇拜。

不仅是他自己,即便在他认识的所有人口中,这个皇外祖都是神圣而伟大,不可冒犯,不可亵渎的。

如今的大明,没有任何人敢在公众场合说这个皇外祖的不好。他们不是怕锦衣卫,而是怕说出来,自己的朋友恐怕都会跟自己翻脸。

任何人,都不敢挑战他的威信。

纵观历史上,不管是三皇五帝,还是秦皇汉祖,有谁能像他一样,彻底打乱社会的架构,并且形成一套新的稳定架构呢?

没有!

在几十年前,还有认为,皇上降低儒家地位,会让社会大乱。

可是现在呢?儒家思想虽然还是人们的道德准则,但是在现实社会里,儒家的影响力已经几乎等同于无。

以前的人们认为,读书就是学儒,但是现在,都只认为读书就是读书,儒生不过是读书的一个方向。

如今的议长,曾经的状元,这几十年来,从来不谈今说古,从来不歌功颂德,甚至不屑谈儒。

如今的总理,曾经的探花,这些年更是潜心研究理工,认为这才是真正改变世界的力量。

儒家能造火车,能造汽车,能造飞机吗?不能!

还有那铁甲舰,救命良药,连发枪没有一样是儒家能造出来的。

当所谓的奇技淫巧变成了改变世界的力量,儒家就变成了一个笑话。

他们变得现在只能给人道德准则,而在这个社会中,发挥不出半点作用。

几千年的传统,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彻底改变。

他心诚地躬身行礼。“汉伦见过皇外祖。”

朱瞻基转过头来,露出了一丝笑意。“到我身边来。”

林汉伦不敢与外祖平行,稍微落后半步,站在了他的侧后方。

“你看到的眼前是什么?”

林汉伦不懂朱瞻基的意思,也不敢胡乱回答。说道:“汉伦愚昧。”

朱瞻基摇了摇头,看着这个只比自己低了少许的英挺外孙说道:“去年羽林卫学开学的时候,朕到羽林卫学参加开学典礼。你还记得当时你们问朕的问题吗?”

“是,当时羽林卫已经装备了连发枪,可是除了羽林卫,其他军队都没有能换装。有学生问皇外祖,为什么不把这种利器装备全军,皇外祖却没有回答。”

朱瞻基又问:“那你可知道是什么缘故?”

林汉伦摇了摇头说道:“报纸上分析过,说连发枪成本高,子弹的成本更高。但是汉伦却不认为是这个原因。成本再高,也高不过我大汉子民的性命。”

朱瞻基没有接话,又问道:“因为没有装备连发枪,导致了你二叔,三叔战死,你心里有没有埋怨过我?”

林汉伦大惊,连忙单膝跪地抱拳道:“孙儿不曾有半点抱怨!皇外祖雄才伟略,岂是我等能理解的!”

“起来吧……”朱瞻基伸出一只手要去扶林汉伦,他哪里敢让朱瞻基来扶,连忙又站起身来。

朱瞻基这才又说道:“你认为,当今这世界在几十年里变化如此巨大,究竟是什么力量?”

“真理的力量。”

朱瞻基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这些年的教育成果很不错,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在这个时代讲科学,人们是听不懂的。

因为科学这个词,是后世对所有学科的总结后,进化而来的一个词,而且这个词,其实不能说明科学的精髓。

物理,化学,数学,哲学,自然等等学科,都能说是科学。但是这年很笼统,很抽象。

所以,朱瞻基从来没有提出过科学这个概念,而是用真理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