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君士坦丁进军罗马击灭马克森提乌斯(312A.D.)(第2/2页)

高卢军队最常用的作战方式,是将部队部署成两线配置。但君士坦丁认为敌军的人数远超过自己的部队,因此改变部署,减少第二线的兵力,延伸第一线的正面,以使之在长度上能与敌人保持适当的比例。这样调整后,使得由老兵组成的部队更能发挥战力,也不怕敌人从侧翼包围,后来证明这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会战在接近黄昏时开始,双方坚持不退,激战整夜,将领的指挥已经没有施展的余地,完全依仗士兵的勇气。君士坦丁在晨光的照耀下展现出胜利的景象。这场大屠杀使成千的意大利人伏尸在原野上,蓬佩阿努斯也战死沙场,维罗纳立即无条件献城投降,守备部队全成为战俘。[227]当军官们向君士坦丁祝贺胜利时,也附带发了一阵牢骚,抗议君士坦丁没有善尽一位指挥官的职责,竟然表现得比部下还勇敢。军官们的建言中,有些话已经到鲁莽的程度,不过,就连最猜忌的君王听了也不会不高兴。他们恳求他在未来的作战中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轻易涉险,因为他身系罗马和帝国的安危。

当君士坦丁在战场表现指挥能力和作战勇气时,意大利的君王好像不知道内战的灾难和危险已经蔓延到他的领土的中枢地区。马克森提乌斯依然沉浸在寻欢作乐中不理国事,想隐瞒军事失利的消息,不让公众知道,他用毫无根据的信心来欺骗自己,不敢面对现实,想就此拖延下去,事实上这只会令问题更加恶化。君士坦丁的快速前进[228]还是没有让他觉醒,不知自己即将面临致命的危险。他一直自我吹嘘,说凭着他的慷慨大方和罗马的威名,已经解决过两次敌军的入侵,现在也可用同样的方式驱退高卢叛变的军队。原来在马克西米安麾下服务的那些有经验和能力的军官,不得不告诉这位软弱无能的君王,他马上就要大祸临头,这才使他警觉不能再醉生梦死。下属还敦促他要鼓舞剩余部队的勇气,这样才能避免自己陷入灭亡的命运。马克森提乌斯的作战资源,无论是人力或金钱,两方面都很充足,禁卫军要想保持强大的实力,想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就得跟他采取一致的行动和目标。因此第三支军队很快编成,兵员数量比在都灵和维罗纳两次会战损失得还要多。

但是皇帝毫无领军作战的意愿,对军旅之事完全外行,担心战斗带来的危险以致惊惶不已。他的畏惧还带有迷信的成分,对于各种征兆和预言非常在意。根据四处听到的谣传,他知道君士坦丁好像已经威胁到他的生命和帝国,因此,即使再胆怯也不得不鼓起勇气,迫得他只得亲临战场。他已经无法忍受罗马人民对他的藐视,在竞技场上到处能听到愤怒的喧嚣,暴民围住皇宫大门,指责这位懒惰的君主是个胆小鬼,大声赞扬君士坦丁无畏的精神。马克森提乌斯在离开罗马之前,特别请求西比莱神谕给他指示。这些古代预言的守护者,虽然无法通晓命运的秘密,但却精通解释神谕的各种技巧。于是就针对当前的状况,给他一个模棱两可的预告,不论战争的结局如何,都可以保持神谕的令名于不坠。

君士坦丁的行军极为迅速,可以说跟首位恺撒征服意大利的速度不相上下,[229]这不是违背历史真相的奉承话,因为从维罗纳投降到最后战争结束(公元312年10月28日),只花了短短的58天。君士坦丁一直在担忧,就怕这个暴君听到消息后产生畏惧心理;或者基于审慎的打算,不敢冒险进行堂堂正正的决战,龟缩在罗马城内坚守到底。他有充足的粮食可以防止饥馑的发生,但君士坦丁则无法打持久战,若逼不得已,最后就必须运用武力将帝国的首都整个毁灭,如此一来,他就算获胜,也会失去最宝贵的报酬,何况解救罗马还是打内战的动机和最重要的借口[230]。

等他抵达距离罗马大约9英里路,一个名叫萨克萨·鲁布拉(Saxa Rubra)的地方时,[231]发现马克森提乌斯的军队已完成了列阵,准备要与他决战,[232]心中真是又惊又喜。敌军的正面延伸很长,横跨广阔的平原,多层纵深直达台伯河边,可用来掩护后卫,但也对撤退行动形成阻碍。根据后来的各种资料,我们知道君士坦丁部署兵力的技巧极为高明,他选择了最显眼也是最危险的位置,使旌旗招展的军队将他的行动看得很清楚。他亲自率领骑兵向敌阵发起冲锋,这次雷霆万钧的攻击决定了战争的胜负。马克森提乌斯的骑兵部队主要是由穿铠甲的重骑兵以及摩尔人和努米底亚人的轻骑兵所组成。高卢的骑兵比重骑兵灵活,也比轻骑兵坚韧,凭着骁勇善战的精神把两者打得大败而逃。骑兵在两翼崩溃后,使得步兵的侧翼失去掩护,不受军纪约束的意大利人抛弃连队标志,不顾一切向后逃走,对于这位平素痛恨的暴君已毫无畏惧之心。禁卫军知道自己所做的恶行不会得到赦免,就拼死做困兽之斗。虽然这些老兵奋勇作战,还是无法挽回劣势,不过却能光荣战死,他们并没有退后一步,尸体散布在他们阵列原有的位置上。

整个战场一片混乱,马克森提乌斯毫无斗志的部队被冲锋陷阵的敌人在后面追赶,上千人投身到台伯河水深盖顶的急流之中。皇帝自己想经由米尔维亚桥逃回城市,但一群人拥塞在一条狭窄的通道上,使他被挤落到河里,身上穿着的沉重铠甲,让他很快被淹死,[233]尸体陷入很深的淤泥里,第二天费了不少力气才找到。等到他的头颅被展示在人民眼前,才让大家感到获得解救,也提醒罗马人要接受君士坦丁赐给他们的恩惠。大家带着忠诚和感激的心情向他欢呼,祝贺他凭着智勇双全的才华,获得一生中最光荣的胜利。[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