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渊源于犹太教的顽固宗教狂热(第2/4页)

无论如何,基督教会从犹太会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经过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困难工作。加入基督教的犹太人,把耶稣看成古代神谕预言的弥赛亚,尊他为德行和宗教两方面的先知和导师。但他们非常固执,死守祖先的各种仪式,试图强加于数目日益增多的非犹太人信徒身上。他们以为摩西的律法起源于神,根据永恒完美的伟大创作者所提出的论证,必定有其可信之处。他们非常肯定地表示:首先,在永恒的时间中始终不变的神,若打算取消那些有助于在众人之中区分出选民的神圣仪式,那他在取消时也必定会和当时宣告时一样明确与庄严;再者,那就不必一再声明,肯定摩西的宗教具有永久性,而是应该把它说成只是适用于弥赛亚来临之前的权宜之计,尔后救世主会教导人类更完美的信仰和宗教;最后,弥赛亚以及在人世上和他交往的门徒,不仅不应该做出榜样,遵守烦琐的摩西律法,同时应公开向世人宣布废除陈旧无用的仪式,这样一来,基督教就不致和犹太会堂许多教派暧昧地混在一起。这样的议论似乎被用来作为对“摩西律法”失去存在意义的辩护之词,但是饱学的圣职人员却不辞辛劳,对《旧约全书》中含糊的语句和使徒意义不明的行为,用文字和语言做出大量解释。我们在这里应该逐步揭示福音教义的整个体系,以十分慎重和委婉的态度,做出与犹太教的意向和成见都难以兼容的裁决。

耶路撒冷教会的历史,非常生动地证明了这种谨慎措施的必要,也证明犹太教对各教派的思想产生深刻影响。最早一批耶路撒冷主教有15名,全都是受过割礼的犹太人,领导的会众能够把摩西律法和基督教义结合起来。这个教会在基督死后仅仅40天就建立起来,许多年里一直在使徒直接监督下活动。教会的原始传统,被看作正统基督教的标志,那是很自然的事,远方的教会经常受到“母会”的求助,慷慨捐资以解救耶路撒冷教会的急难。

但是,当许许多多富有的教会团体在帝国的各大城市,如安条克、亚历山大里亚、以弗所、科林斯和罗马建立起来以后,各基督教殖民地对耶路撒冷原有的敬重,便在不知不觉中减弱。曾为教会奠定基础的犹太入教者,或后来所说的拿撒勒人,很快就发现自己已陷入日益增加的会众包围之中。数量庞大的信徒都是从各种多神教教派来到基督旗帜之下,至于那些经使徒同意,摆脱摩西宗教仪式沉重负担的非犹太人,最后却又拒绝让更为拘谨的同教弟兄分享当初苦苦争取的宽容。犹太人的神庙、城市和公共会堂遭到毁灭,拿撒勒人十分伤心,虽然双方的信仰不同,但出于习惯还是和那些不敬神的同胞始终保持亲密关系。这些同胞遭受不幸的原因,异教徒认为是由于最高神灵的鄙弃,基督徒却更恰当地说,是神对不信的人所施的震怒。

拿撒勒人离开耶路撒冷的废墟,来到约旦河东岸一个叫作佩拉的小镇,古老的教会在寂寞凄凉之中,度过60多年的时光,[268]仍能享受经常朝拜圣城的欢乐,从天性和宗教上教导他们对既爱且敬的神庙,抱着有一天能重建的希望。

在哈德良统治期间,犹太人不顾死活的宗教狂热,终于给自己带来极大灾难。罗马人为屡次叛乱的行为所激怒,不惜以极为严峻和残酷的态度行使胜利者的权利。皇帝在锡安山[269]上修建被称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的新城,给予殖民地特权,公开宣称任何犹太人如果胆敢走近该城,便将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并且他在那里配置了一队罗马步兵以加强对命令的执行。拿撒勒人现在只有一条路,可以避开普遍适用的禁令。现世利益的影响让真理的力量得以增强,他们选出马可作为主教。他是一个非犹太人的高级教士,很可能出生于意大利或某个拉丁行省。在马可的劝导之下,这个教区绝大多数人民放弃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奉行的摩西律法,通过自愿牺牲旧日的习惯和传统,才获得自由进入哈德良殖民地的权利,这样一来犹太人就和正统基督教会非常牢固地结合起来。

(三)摩西律法对基督教的影响

当锡安山重新恢复耶路撒冷教会的名声和荣誉时,创立异端邪说和制造分裂的罪名,加在剩余一小部分拒绝追随拉丁主教的不知名的拿撒勒人身上。他们仍然保存佩拉旧日的居留地,逐渐向大马士革附近一带的村庄扩展,在叙利亚一处现在名叫阿勒颇,[270]当时被称为贝罗依的城市中,建立起势力并不庞大的教会。要是用拿撒勒人来称呼那些信仰基督的犹太人,被认为未免过于尊贵,因此他们很快因为心智低劣和处境贫困,获得伊比奥尼教派[271]这个轻蔑的名称。

在耶路撒冷教会重新恢复数年以后,那些衷心承认耶稣为救世主,但仍继续奉行摩西律法的人,是否也有得救的希望,这个疑问已经成为引起争论的议题。殉道者查士丁由于天性仁厚,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虽然他讲这话时十分犹豫,但仍然决定为信仰不完整的基督徒着想:只是自己实行摩西仪式,而不对其进行普遍推广的话,仍可得救。然而,当有人追问查士丁,教会保持何种态度时,他承认在正统基督徒中,很多人不但把犹太弟兄排除在得救的希望之外,而且在一般的朋友来往、互相宴请和社交生活中,也拒绝与他们接触。凭着常理也可以想到,更为激烈的意见会压倒较为温和的看法,因此在摩西的信徒与基督的信徒之间,始终存在一条使两派分离的鸿沟。不幸的伊比奥尼派被犹太教视为叛教者加以拒绝,而基督教又认为他们是异端分子而加以排斥,这样使得他们非采取更为明确的立场不可。因而,虽然迟至公元4世纪时,还可以找到这教派逐渐消亡的一些残迹,但实际上它已不知不觉中消融在基督教会或犹太会堂之中。[272]

当正统基督教会对摩西的律法保持一种既不过分尊敬也不无故加以藐视的中立态度时,许多异端派别却趋向严禁和放纵的两个极端。伊比奥尼派以犹太教普遍接受的真理为依据,断言它永远不可被废除。但是诺斯替教派[273]却根据思想偏颇的立场,同样轻率推断这些“真理”并非“神慧”的产物。有些反对摩西和先知权威性的说法,极容易被一些抱有怀疑思想的人所接受。然而这些意见的产生,是源于人们对遥远古代宗教的无知,无法对神的安排做出正确判断。

诺斯替教派的宗教主张十分虚妄,他们在听到这些反对意见后如获至宝,毫无顾忌加以大肆宣扬。由于异端派别大多数都反对追求感官乐趣,对于早期主教的广纳妻妾、大卫的风流韵事和所罗门的后宫三千,都一概加以责难。提到迦南土地的征服,纯朴的土著居民遭到绝灭,更不知道如何用合乎人性和正义的观念来加以解释。他们想到犹太人历史的每一页,都为一连串暗杀、处决、屠戮的血腥事件所玷污,只得承认巴勒斯坦的野蛮人对偶像崇拜的仇敌的“怜悯之心”,完全不亚于对他们的朋友和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