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提比略到伽利埃努斯时代基督徒之景况(第2/2页)

从德西乌斯皇帝的道德操守来看,我们难以相信,他之所以运用残酷的手段,只是对前代皇帝宠信的人怀着卑劣的仇恨情结。更为可信的是,他为了恢复罗马的淳朴风气,要彻底执行所规划的计划,渴望把帝国从罪恶的迷信中解救出来。于是一些最重要城市的主教不是遭到流放,就是处死。地方官员全面提高警觉,阻止罗马教士进行新的选举,时间长达16个月之久。当时基督徒认为,皇帝宁愿出现一位皇位竞争者,也不能容忍首都有一位主教。[458]如果我们设想,德西乌斯具有不可思议的洞察力,发现基督教在谦恭外表的伪装之下隐藏着骄傲之心,或者德西乌斯有先见之明,得知世俗的统治从精神的权柄中逐渐升起,那么,他把圣彼得的继承者当作奥古斯都继承者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也不会感到奇怪。

瓦莱里安的统治显得轻率易变和反复无常,这和罗马监察官的威严极不相称。在他的统治前期(253—260 A.D.),宽容的态度甚至超过被疑为暗奉基督教信仰的君主。但在最后三年半的时间里,他却因为一位大臣而全心信奉埃及迷信,受到诱导采用前代皇帝德西乌斯的论点,恢复实行严厉的统治。伽利埃努斯执政为帝国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却恢复了教会安宁,颁发的敕令就其主旨像是承认主教公开的职位,使得基督徒完全可以自由举行宗教活动,过去的法令虽然没有正式废除,却渐渐听任湮没无闻。这样一来(除了归之于奥勒良皇帝的敌意以外),基督徒接连度过40多年的繁荣时期,但是对于他们所重视的德行而言,较之最为严酷的迫害时期更要危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