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君士坦丁处死长子克里斯帕斯之本末(323—337 A.D.)(第2/2页)

态度和蔼可亲的李锡尼是位年轻的恺撒,也因克里斯帕斯的事件受到株连。君士坦丁最喜爱的妹妹痛哭流涕,哀求他饶恕她的儿子,说她的儿子除了出身别无罪过,就这样也完全没能打动他那顽固的猜忌心。君士坦提娅在儿子被杀后很快逝世。有关这些不幸王子的故事,他们犯罪的事实真相,接受审判的方式,以及如何被处死的细节,都已淹没在不可知的神秘气氛中了。那位显贵的大主教虽在一部洋洋洒洒的作品中,盛赞这位英雄人物的美德和虔诚,但有关这悲剧的细节,却小心地避开不着一词[148]。这种不顾遭人责难的做法,也不能不使我们想起,现今一位最伟大的君王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态度。拥有全部专制权力的沙皇彼得大帝,把将有罪或已十分堕落的儿子判处死刑的理由,完全交给俄国人、欧洲人以及他的子孙后代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