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沙普尔称帝后波斯赢得东方战争的胜利(310—350 A.D.)(第2/2页)

但是智慧过人的沙普尔期盼的胜利时刻即将到来,他的部队大部分都配置在高地,对于前面的退兵只是在旁观望,置之不理。现在趁着暗夜的掩护衔枚疾进,同时波斯的弓箭手在营地亮光的引导下,瞄准了未着甲胄和四处乱跑的人马,箭矢如雨一般落下。根据可信的史实记载,被击败的罗马人死伤惨重,军团逃走的剩余人员也吃尽苦头才得以生还。甚至在措辞最温和的颂词中,都承认皇帝的荣誉被不服从命令的士兵所玷辱,对于令人悲伤的撤退状况在此就避而不谈了。然而后来有个被收买的演说家,为了破坏君士坦提乌斯的名誉,用非常冷静的态度提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残酷行为。沙普尔的儿子在波斯人的营地被俘,这位不幸的青年是王座的继承人,就是最野蛮的敌人也会产生同情心,结果毫无人性的罗马人先施以鞭笞,再用酷刑折磨,最后当众处死。这个演说家最后说道,这对皇室的荣誉是极大的污点,要大家深植在脑海中留给后世子孙来批判。

沙普尔大军掌握战场的有利态势,连续获得九次胜利,使他的名声因英勇善战和指挥若定,传遍世界各国。但在美索不达米亚守备森严的城市中,只要最坚强且最古老的尼西比斯仍旧为罗马人据有,沙普尔就不可能完成他的计划。尼西比斯从卢库卢斯时代[174]起,就有东部雄关的美名,在这12年内,为对抗沙普尔的大军,受到三次壮烈的围攻(公元338年、公元346年、公元350年)。这位君王鞭策大军进行60天、80天和100天的不断攻击,三次都受到重大损失,无比耻辱地被罗马军队击退。尼西比斯是范围广大且人口众多的城市[175],离底格里斯河有两天行程,位于迈西乌斯山麓优美而肥沃的平原中,四周围绕三重砖墙,外有很深的护城壕。卢西里阿努斯伯爵率领守备部队实施英勇抵抗,受到民众义无反顾的支持。尼西比斯市民在主教训诲下众志成城[176],即将到来的危险迫使他们向军队效力。他们认为沙普尔的目标是要在这里扶植波斯殖民地,把他们驱赶到遥远的蛮荒之地,去做野蛮人的奴隶。他们因前两次的围攻获胜,得意扬扬,充满信心。

伟大的国王自尊心受到打击,率领着波斯人和印度人的联合部队,第三次向尼西比斯进军。一般用于战场的投射机具,或者是拿来破坏城墙的攻城器无法发挥作用,因为罗马人对这种技术极为精通,波斯人一连围攻了很多天却毫无进展。就在这时,沙普尔真无愧是东部的君王,他想到了一个破敌的良策,那就是要运用自然界的力量。当时正是亚美尼亚高山积雪融化的季节,从平原和尼西比斯城之间流过的迈多里乌斯河[177],就像尼罗河一样泛滥成灾,淹没临近的地区。波斯人使用大量劳工,把城市下方的河道堵住,然后筑起土堤把河水限制在里面,这样就成为一个人工的湖泊,再准备一队战船,里面装满士兵。同时有一种机具可以抛射500磅重的石头,全部排成队形前进,可以与防壁上守备的部队处于同等的高度来接战。高涨的水势带来无可抗拒的力量,对战斗的双方部队都产生致命的作用。后来终于有一段城墙抵不住累积的压力,突然之间崩溃,出现长达150英尺广阔的缺口。波斯人立即发起全面的攻击,尼西比斯的存亡到了最后关头。在派出大纵深的攻击队伍时,重装骑兵在前面担任先锋,在泥泞中的行动受到妨碍,还有大部分在冲锋时没有注意,淹死在积水的洼地里。战象受伤后陷入狂野的暴怒,使得攻城列队更加混乱,同时四处奔逃,数以千计的波斯弓箭手死于战象的践踏。伟大的国王坐在很高的御座上,看到部队不幸的混乱场面,只有压住心中的怒气下令收兵,经过几个钟头的整顿后再继续攻击。但勇敢的市民抓住机会,连夜施工改进防务。等到第二天,波斯人发现整段缺口部分已经筑成一道6英尺高的新城墙。

沙普尔对于没有把握住战机而感到失望,而且还损失两万人马,但仍旧发挥不屈不挠的意志,继续对实力减弱的尼西比斯层层包围。后来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要去防卫波斯的东部各省,对抗马萨格塔人难以抗拒的入侵。等他获得东部吃紧的信息以后,立即放弃围攻,迅速离开底格里斯河岸向阿姆河[178]前进。他要从事的西徐亚人战争极为危险而困难,使他不得不马上跟罗马皇帝签订停战协定,这件事对两位君王都同样重要。就在不久之前,君士坦提乌斯的两位兄弟在西部发生的事变中死亡,自己面临内战的威胁,他的实力不容分散,要尽自己最大努力、鼓足勇气应付当前的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