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尤里安稳定内部迅速向东方进军获得胜利(360—361 A.D.)(第2/2页)

尤里安成功的希望并非仗恃部队的数量而是迅捷的行动,在进行大胆的计划前,先尽量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很审慎地设想可能发生的状况。要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审慎已无济于事时,就用英勇冲破难关,或者听任命运的安排。他在巴西尔的附近地区集结部队,然后指派任务命各将领分别展开行动。一部兵力大约有1万人马,遵从骑兵将领内维塔的指挥,兵锋直接指向雷提亚和诺利库姆的中部地区。同等兵力的部队,在约维努斯和杰维努斯的率领下,准备顺着公路采用斜进的方式,通过阿尔卑斯山和意大利北部的边界。将领接受的训令要点是:要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准确的前进方向;要编成接近而密集的纵队使行军的速度加快,这样可以因地制宜,很快变换成为会战的阵式;要派出强大的前哨和机警的卫兵,保障夜间的安全以避免受到奇袭;要能出人意料先行抵达,使敌人来不及编组抵抗;要能突然拔营离开以逃脱敌人的侦察;要尽量展现实力,让敌人闻风丧胆;最后是要与国君在西米乌姆的城下会师。

尤里安自己执行最困难而特别的任务,他挑选3000名作战勇敢而又行动积极的志愿军,要求像他们的首领一样,要有只进无退、冒险犯难的精神。他率领这群忠诚的伙伴,毫无所惧投身于幽暗的梅西亚森林中,也就是一般人熟知的黑森林,山高树密,遮天蔽日,掩蔽着多瑙河的源头。[15]尤里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他的行军、他的勤奋和他的勇气,在无所知晓的状况下克服了多少困难险阻;他强行通过山峦和沼泽,占领桥梁或是泅渡过河,沿着最直接的路线,[16]根本不考虑到底是罗马人还是蛮族的地域。最后在拉蒂斯邦和维也纳之间出现,计划在这个地方搭载部队,然后在多瑙河上航行。由于协调良好的诈敌行动,他夺取了一小队轻型双桅帆船,[17]这些船只当时下锚在岸边。通过这次出击为军队获得了足够的粮食供应,能够满足不讲究食物质量而胃口奇大的高卢军队。军队很勇敢地沿着多瑙河顺流而下,水手都很卖力地工作,日夜不停地划着桨,加上非常稳定的顺风,整个船队在11天内航行了700英里。在他的敌人接到他离开莱茵河的信息之前,部队已经准备在波诺尼亚下船,离西米乌姆只有19英里。在漫长而迅速的航行途中,尤里安为他的冒险大业定下了目标。很早他就接受了一些城市派出的代表团所传达的归顺之意,立下了不战而胜的功勋,同时他在沿河夺取带有敌意的据点时,也尽量克制不用武力攻占,以免旷日持久,节外生枝。多瑙河两岸的群众观看到尤里安盛大的军容,预测会发生重大的事件。一位英雄人物率领无数西方军队用惊人的速度进军,将无敌的名声传遍邻近地区。

卢西利安的职位是骑兵将领,指挥伊利里亚的部队,他收到了可疑的报告,并没有轻易选择拒绝或相信,虽然内心感到非常困惑,但是依然提高了警觉。他为了集结部队,采取的各项措施不仅动作缓慢,而且犹豫不决,这时他受到达迦莱法斯的奇袭。尤里安手下的这位行动积极的军官在波诺尼亚登岸后,带着一些轻步兵向前推进。被俘的将领未卜生死,骑着马被领去晋见尤里安。这时尤里安很仁慈地把他从地上搀起来。他看上去一副惊魂失魄、不知所措的样子,于是尤里安好言去除他的恐惧和惊慌。等卢西利安惊惶甫定后,就不知天高地厚地向征服者表示不服,他说是由于自己一时不察,率领的兵力不足,才会自投罗网。尤里安带着藐视的微笑回答道:“像这样怯懦的强辩,留着对你的主子君士坦提乌斯去说吧!当我让你吻我的紫袍时,已经把你看成一位战败求饶的降将,并不是一位卖弄口舌的说客。”

既有的成功已经证明了他的预判正确,也只有大胆的行动才能获得成功,于是他率领3000名士兵继续前进,攻击伊利里亚各行省中最坚强、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他进入西米乌姆漫长的郊区,接受军队和民众喜悦的欢呼。他们头戴花朵,手里拿着点燃的细蜡烛,引导他们承认的国君到皇家的居所,全城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过了两天,赛车场也举行比赛来表示庆祝。在第三天的清晨,尤里安向着海姆斯山的隘道进军,占领了形势险要的苏西伊雄关。这里位于西米乌姆和君士坦丁堡的中途,分隔色雷斯和达契亚的行省,面向东边的那一边地势极为陡峭,另一边则是平缓的坡地。[18]他把防卫这个要点的责任托付给英勇的内维塔。他是指挥意大利支队的将领,能够达成主子的意图,贯彻行军计划,如期完成会师。[19]

尤里安获得人民的效忠,无论他们是出于恐惧还是真心拥戴,他的威名已经远超过兵力所及的范围。意大利和伊利里亚的统领是托鲁斯和弗罗伦提乌斯,他们两人同时拥有最高的官职,出任徒有虚名的执政官,但竟然不战而退,很狼狈地缩回亚细亚的宫廷。尤里安有时无法约束他那爱逞口舌之快的脾气,为了谴责两位执政官的行为,在编年实录上,将他们的姓名前面加上“逃亡者”的字眼。被最高行政官员放弃的行省,全部承认皇帝的权威。他能调和自己军人和哲学家的气质,无论是在多瑙河的营地还是希腊的城市,都得到同样的尊敬。

在他位于西米乌姆和纳伊苏斯的宫殿,也可说是大本营,他把一份详述自己行为的辩白书,分送给帝国各主要城市,公开列出君士坦提乌斯机密的信函,恳求大家站在公民立场来审判这两个竞争者,其中一位要把蛮族驱除殆尽,而另一位却要开门迎敌。[20]尤里安被指责为忘恩负义,内心受到很深的伤害,这激起他的雄心壮志,他要在兵戎相见的局面下,维持优势的地位,不仅要在战争的艺术方面胜过敌人,就是诉诸情理的文字写作上,也要高人一等。所以他要写一封信函给雅典元老院和人民,他自己的热情受到附庸风雅的指使,促使他把自己的行为和动机,提交给当时已经堕落的雅典人;他同样以谦卑的敬意,就像在亚里士多德时代那样,要求在最高法院的裁判席上为自己辩护。

他向罗马元老院提出请求,而元老院仍旧可以赐予代表帝国权势的头衔,共和国虽然不存在,这种做法还是符合原有的形式。罗马郡守特图拉斯召开会议,宣读尤里安的信函,承认现在他已成为意大利的主人。尤里安的请求得到同意,没有任何人表示异议。他用很间接的方式谴责君士坦丁的改革,但是大力抨击君士坦提乌斯的罪恶行径,听的人倒是颇有同感。如同尤里安本人在场一样,元老院齐声高呼:“吾等乞求陛下怜悯,天命所归,唯有德者居之。”这是很巧妙的表达方式,按照战争结局的不同有不同的解释,既可以说成是坦率地谴责篡夺者有负君恩,也可以说成是奉承的言辞:尤里安这次行动所带给国家的利益,可以弥补君士坦提乌斯所有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