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哥特人第一次围攻罗马以及退兵与议和(408—409 A.D.)(第2/2页)

经过14个世纪的漫长时间,我们现在可以满足于叙述罗马征服者盖世的战功,而不必深入研究其政治行为的动机了。阿拉里克可能已经从表面的一帆风顺感觉到了满足内部隐匿的弱点和缺陷,也可能他只是装出温和的姿态,来欺骗霍诺留的大臣,使他们失去戒备之心。哥特国王一再呼吁他喜爱和平,希望成为罗马人的朋友。在他恳切的要求之下,三位元老院议员作为使节被派往拉文纳的宫廷,商讨交换人质和签订条约有关事项。他在谈判过程中提出的明确建议,只会让人对他的诚意产生猜疑之心,因为与哥特人目前有利的形势不相吻合。蛮族首领仍旧渴望获得西部军队主将这个极尽尊荣的位阶,并规定每年获得的谷物和金钱的补助款,同时选定达尔马提亚、诺里库姆和威尼提亚所属行省作为新王国的领地,这样就可以控制意大利到多瑙河的重要通道。要是这些并不过分的条件遭到拒绝,阿拉里克表示愿意放弃对金钱的要求,甚至只要能据有诺里库姆就感到满足。这块地方暴露在日耳曼蛮族的进犯之下,早已民穷财尽。但大臣奥林庇乌斯个性软弱而又固执,他那基于个人利益的考量,使得和平的希望完全破灭。他根本不接受元老院非常中肯的劝告,非要派出护卫队把使节遣送回去。这样的兵力要是成为摆场面的随员则人数太多,要想成为有防卫能力的部队则实力太过薄弱。6000名达尔马提亚人是帝国军团的精锐,奉命从拉文纳行军到罗马,其间要穿越毫无掩护的原野,那里现在已被数以万计的蛮族所占领。这些勇敢的军团士兵遭到敌军包围,在没有救援的状况下全部成为愚昧大臣的牺牲品,仅有主将瓦伦斯带着100多名士兵从战场逃出来。有位使节不再受到国际法保护,只得花3万块金币的赎金获得自由。然而阿拉里克对这种毫无成效的敌对行动不放在心上,立即再度提出和平建议。罗马元老院派出第二个使节团,因为有罗马主教英诺森的加入而显得更有分量和权势,为了避免在路上发生危险,派出一队哥特士兵担任护卫。

奥林庇乌斯受到人民大声疾呼的指控,说他是国家灾难的始作俑者。要不是由于发生在宫廷的阴谋倾轧削减了他的权势,要不然人民愤怒的情绪还会继续遭到侮辱。得宠的竖阉把霍诺留的政府和帝国交给一个卑鄙的家奴约维乌斯,他身为禁卫军统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才干,弥补在行政管理方面所产生的过失和错误。罪大恶极的奥林庇乌斯不知是流放还是自行出亡,竟然能保全性命而又历尽人世沧桑。他过着隐姓埋名到处漂泊的生活,后来又再度崛起掌握权势,第二次受到罢黜带来的羞辱,两耳被割而且死于鞭刑之下,这种可耻的下场对斯提利科的朋友而言却是迟来的正义。奥林庇乌斯深受宗教狂热的污染,等他被除去以后,异教徒和异端分子从无理的禁令中获得解救,可以出任国家的各项公职。

勇敢的根涅里德[331]是蛮族出身的军人,因坚持信奉祖先的宗教,而被解除军中的职务。虽然皇帝亲自一再对他提出保证,法律并不适用于他这种地位或功绩的人物,但他拒绝接受任何带有宗教偏见的赦免,并甘愿忍受光荣的屈辱,直到处于困境的罗马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通过适用于全体人民的公正法案。根涅里德被擢升为达尔马提亚、潘诺尼亚、诺里库姆和雷提亚的主将,其实他原来就担任这个重要的职务。部队在他的指挥和领导之下,像是恢复了古老共和国的纪律和精神似的,很快改变了训练怠惰和物质匮乏的景况,士兵习于严格的训练,粮草的供应也更为充裕。同时他非常慷慨,自己掏腰包提供各种奖励和报酬,拉文纳宫廷由于吝啬或是贫困,对这方面的要求通常都会拒绝。骁勇善战的根涅里德使得邻近的蛮族闻虎色变,成为伊利里亚边区最坚强的长城。他的警觉和细心照应,使帝国获得了1万名匈奴生力军的援助。他们抵达意大利国境时带着丰富的给养和大群的牲口,不仅足够大军出兵所需,也能用来建立一个垦殖区。

霍诺留的宫廷和国务会议,表现出懦弱无能和人心涣散的模样,腐败而近乎处于无政府状态。卫队受到约维乌斯的唆使,爆发怒气冲天的叛变,要求立即将两位将领和两位高阶宦官斩首。将领被送到船上被骗说要保护他们的安全,却遭到秘密处决。同时皇帝赐恩给宦官,所受到的惩罚只是不痛不痒流放到米兰和君士坦丁堡而已。宦官欧西比乌斯和蛮族出身的阿罗比克,分别接替管理寝宫和卫队的职位,然而这两位直属皇帝的大臣彼此猜忌,结果造成了他们的相互毁灭。傲慢的内廷伯爵一声令下,位高权重的寝宫总管竟然就在惊愕万分的皇帝面前,当场被乱棍活活打死。接着阿罗比克在公众游行的队伍中被杀,这可说是霍诺留一生中,唯一一次表现出勇气和愤慨。

在欧西比乌斯和阿罗比克丧生前,他们基于自私或罪恶的动机,反对约维乌斯在里米尼城下私自与阿拉里克会面所达成的条约,等于为促成帝国的毁灭贡献了一己之力。约维乌斯离开宫廷时,皇帝听从大家的劝告要展现出至高无上、独断专行的权威,事实上无论是他的处境或性格,都无法达到这种效果。一封上面有霍诺留签名的信件被送给禁卫军统领,授予他自行处置国家财物的权力,但是要严词拒绝蛮族首领傲慢无理的要求,不能出卖罗马军队的荣誉。约维乌斯将这封信非常冒昧地交给阿拉里克本人,哥特国王在会谈当中一直保持自制和冷静,看到信后用极为愤怒的词句表示,他认为这种方式是恶意侮辱他个人和整个民族。里米尼会议半途而废,约维乌斯统领回到拉文纳后,被迫接受宫廷极力赞同的主张,甚至自己也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在他的建议和示范之下,政府和军队的主要官员立下重誓,任何情况下绝不接受任何条件的和平,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与国家的敌人奋战到底。像这样极为草率的做法,为未来重新谈判树立了难以逾越的障碍。霍诺留的大臣竟然公然宣称,如果他们仅向神明发出一声呼叫,他们考虑的也是国家与公众的安全,根本不在意个人的安危祸福。他们拿皇帝神圣的头颅发誓,这种庄严的仪式触及了至高的权威和智慧,因而要是有谁胆敢违反誓言,就等于是犯了亵渎神圣和谋叛犯上的十恶不赦的罪行。[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