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罗马帝国衰亡史》内容概要及评述(第2/2页)

罗马帝国的经济和人口问题也是衰亡的主要因素:人口递减在于节育和杀婴,以及因战争和瘟疫使死亡率过高,人力供应不足致使蛮族大量迁入居住,影响整个政治和社会结构。经济的衰退在于农业因水土流失和奴隶制度而破产,大庄园无法支持,致使谷物短缺;奢侈生活方式导致贵金属流向东方,造成货币的贬值;资本因重税成为公用,生产能力严重下降;军饷、救济金以及庞大政府的开支,加上皇帝和宫廷费用的上升;等到经济能力无法负担文明社会,整个帝国就彻底崩溃。

吉本认为蛮族入侵是帝国衰亡的外在因素,全书计有十四章专门叙述不同的蛮族,包括早期的波斯人、日耳曼人、萨尔马提亚人,灭亡西罗马帝国的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以及后来灭亡东罗马帝国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事实上,罗马人所称呼之蛮族,在语意学上与我国古称汉族以外的民族为“夷狄”有所不同,含有“外族人”和“异邦人”的意义,像波斯人在当时的文明程度就要较罗马人为高。故在《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八章和第九章,开宗明义介绍帝国最大的敌人——波斯人和日耳曼人:

从奥古斯都临朝到亚历山大·塞维鲁时代为止,罗马的仇敌是暴君和军人,他们就在帝国的心腹之地。罗马的国势已臻极点,对发生在远隔莱茵河和幼发拉底河之外的变革,并无多大兴趣。当军队毫无忌惮推倒皇帝权势、元老院敕令甚至军营纪律时,长久以来盘旋流窜在北部和东部边疆的蛮族,竟敢放胆攻击这衰落帝国的行省。零星的叩边变成大举的入侵,给双方都带来很大的灾难。经过很长时期互有输赢的争斗后,许多获胜的蛮族将整个部落迁进罗马帝国的行省。

说实话,罗马无法同化日耳曼人和萨尔马提亚人,是导致灭亡的主要因素,这个任务已超出能力。等到图拉真要用金钱补助萨尔马提亚人以获得和平时,这是罗马衰亡的开始。当奥勒良将上千日耳曼人迁入帝国定居时,官兵均由蛮族组成,进而蛮族将领成为皇帝,不必等待阿拉里克和阿提拉攻入罗马,帝国早已沦入蛮族手中。

罗马历史学家佐西穆斯认为基督教是罗马衰亡的主要原因,他说道:

此宗教毁弃罗马人的神明信仰,破坏传统道德和国家安定的基石。基督教不仅反对古典文化,而且排斥科学、哲学、文学和艺术,并将东方神秘仪式带进罗马现实恬淡的生活中,使人民的思想产生剧变,不求积极进取而是消极应对末日来临的预言;个人用苦修和祷告以蒙神赐恩解脱,而不愿效忠国家获得集体拯救。君王掌握权力以求帝国统一,基督徒则宁愿帝国分裂。信徒不热心公共事务,拒服兵役,正当帝国鼓舞民众保卫国家免于蛮族侵略时,基督教却散布和平与反战观念。所以基督的胜利即罗马帝国的死亡。

吉本并没有这样表示,只是说基督教是帝国灭亡的受惠者,但是他在其他方面的批判,等于是从根基上否定基督教存在的意义:

对于摩西的上帝创造人类和人类走向堕落的教义,诺斯替教派用亵渎的态度加以嘲讽。对于神在六天劳动之后便要休息一天,一直到亚当的肋骨、伊甸园、生命和知识之树、会说话的蛇、禁果,以及第一代祖先犯下轻微过失因而对全人类进行惩罚的种种说法,他们听听都感到不耐烦。诺斯替教派亵渎以色列的神,说他易于冲动和犯错,对人喜怒无常,睚眦必报,用卑劣的嫉妒心看待人们对他迷信的礼拜,使自己有所偏私的恩泽施于一个民族,局限于短促尘世的一生,因此看不出他在什么地方具有明智全能宇宙之父的特征。

虽然吉本借着诺斯替教派之口说出这段话,但其实等于就是他对基督教基本教义所持的观点,难怪会使教会和信徒勃然大怒。此外吉本对宗教迫害的殉教、神迹和圣徒、教阶制度、圣职买卖、赎罪原则以及宗教法庭,无不大力抨击,尤其对天主教在中世纪的作为指责极为严厉:

罗马教会用暴力行动保护以欺骗手段获得的帝国,一个和平而仁慈的宗教体系,很快就被放逐令、战争、屠杀以及宗教法庭败坏。改革派受到热爱民权和宗教自由的鼓舞,天主教的亲王和教士的利益结合,不惜用火与剑来推展宗教惩罚的恐怖行动。据说,仅在尼德兰地区,查理五世的臣民就有10万余人倒在刽子手的屠刀之下……仅仅在一个行省和一位君主的统治阶段,被处决的新教徒就远远超过300年时间中整个罗马帝国范围内早期殉教者的人数。

以上的抨击确为事实,但是基督教在建立初期,并非要摧毁旧有信仰,造成罗马帝国的崩溃。基督教的成长和发展,与其说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毋宁说是罗马帝国衰亡所形成的结果。罗马帝国扩张到达极限,道德的败坏随之开始,至尼禄时代已腐烂恶化不堪收拾,而基督教对伦理道德的重建,确有甚大贡献,也可说是罗马帝国因基督教的存在,而能苟延残喘至14世纪。

本书结构堂皇,文辞庄严,内容错综复杂,经纬万端,绝非一篇导言可尽其万一,最后还是引用吉本在末章的回顾,来终结全书发展的路径:

对向往罗马的朝圣客以及一般读者来说,罗马帝国的衰亡必然会吸引他们莫大的注意,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而且最惊人的一幕。许多重大事件因果相连,互为表里,影响世人至巨:初期恺撒维持自由共和国的名称和形象,采用极其高明的手段和策略;随后是军事专制的混乱和篡夺;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最后成为国教;君士坦丁堡的奠基;东西帝国的分治和分裂;日耳曼和西徐亚蛮族的入侵和定居;民法法典的订定;穆罕默德的性格及其宗教;教皇在尘世的统治权力;查理曼大帝神圣罗马帝国的复兴和没落;十字军东征和拉丁王国的建立;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征战;希腊帝国的覆灭;中世纪罗马的状况和革命等。身为历史学家要为所选择的题目兴奋不已,在感到能力有所不逮时,只有责怪史实材料之不足。此书使我付出近20年的光阴,享受了毕生最大的乐趣。想当年我在罗马卡皮托神庙酝酿此一构想,终能完成著述,呈献读者诸君披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