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恶人”威廉(第2/3页)

曼努埃尔一世的外交手段炉火纯青,他的使者发现了蓄势待发的意大利盟友。意大利半岛上的诺曼贵族从来没有真正甘心接受巴勒莫的统治。距离罗杰二世统治他们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在他们看来相对温和的继承人威廉就是软弱的象征。拜占庭人用黄金激发了他们内心反抗的愿望,不久之后叛乱遍及整个南意大利。

相比于德意志人,叛乱的诺曼贵族和拜占庭人对西西里构成了更可怕的威胁。贵族们熟知地方情势,并出兵征战,而曼努埃尔一世则提供船只舰队和招兵买马的资金。

为了削弱西西里的势力,叛军首先进攻大陆上忠于威廉一世的意大利城市。第一个目标巴里是诺曼人在意大利最重要的大本营,也是曼努埃尔一世特别希望收复的城市。不到100年前巴里还是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至今希腊人仍是这里的多数人口。忠于威廉一世的守军本已准备抵抗,但随着盟军逼近城下,本地居民打开了城门。盟军进城后开始大屠杀,所有忠于巴勒莫的人均惨遭屠戮。

巴里的陷落使诺曼王国遭受重大打击,也动摇了尚未加入叛军的意大利城市。更糟糕的是威廉一世身患重病。没有巴勒莫的回应,大陆守军的士气骤跌。威廉一世的指挥官马约终于派兵援助围困中的半岛守军,但数月来拒绝加入叛军的守军将领终于也改变了立场。结果援军和守军遭到彻底失败。国王的部队全军覆没,一些摇摆不定的城市也加入叛军的行列。到了初冬,阿普利亚全面沦陷。

此时威廉一世的统治似乎濒临崩溃。仅仅6个月,曼努埃尔一世似乎重新统治了意大利,恢复了诺曼人来到半岛之前的势力范围。他没有偃旗息鼓的迹象。拜占庭军队随时准备进入卡拉布里亚,如果他们成功——这是毫无疑问的结果——那么一水之隔的西西里将会近在眼前。

由于威廉一世患病,诺曼人失败的罪责被全部归咎于权臣马约。当地人不止一次密谋将其刺杀,但都被马约手下遍布各地的秘密警察所挫败。显然这位人见人恨的权臣无法秘密铲除,于是西西里岛上有人公开叛乱,要求处死马约。

威廉一世向来少言寡语,但此事已经对他的政权构成了直接威胁,使他奋起行动。他召集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叛军,马约显然在其左右。叛军首领收到最后通牒:要么投降,接受流放;否则必死无疑。其中一些人表示抗议,称自己是为了国王的利益,但威廉一世显然宠信马约,因此攻击马约就等同于攻击国王。面对下定决心的国王,叛乱迅速平息,叛军首领接受流放。

威廉一世已经从昏睡中醒来,热血沸腾。到了春天,他率领陆军和海军横跨海峡,进军大陆。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拜占庭将军、战略总设计人米海尔·巴列奥略(Michael Palaeologus)刚刚去世,拜占庭的军事行动随之中止。面对全副武装的诺曼西西里部队,各地叛军抛弃了他们的拜占庭盟友,逃之夭夭。拜占庭人再无机会,诺曼人仅用了一个多小时便将他们彻底击溃。拜占庭人的战果虚无缥缈,他们拥有的不过是反对诺曼人的情绪,而非真正的实力。拜占庭势力永久离开了意大利。

威廉一世一路畅行无阻,直奔巴里,他下定决心要惩罚这座屠杀卫戍部队的城市。市民头目来到城外面见威廉一世,乞求他高抬贵手。威廉一世留下了多数人的性命,但他将整座城市夷为平地,只有圣尼古拉大教堂得以幸免。

参与叛乱的贵族就没那么幸运了。如今他们意识到抛弃拜占庭盟友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现在他们每一个人都得自己面对愤怒的威廉一世了。后者将他们一一抓捕,绑上重物,扔进大海。到了夏天,战争便已经全部结束。威廉一世回到巴勒莫之前的最后一站是贝内文托。当年教皇就是在这座城市和他缔约,正式承认西西里王国的存在,确认了威廉一世对意大利的统治权。

这次行动本身就非常成功,此外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也确认与威廉一世媾和。曼努埃尔得出结论,腓特烈一世才是更严重的威胁,他需要教皇和德意志对立。如果阿德里安教皇和威廉一世达成协议,那么拜占庭也将效仿。曼努埃尔一世提出讲和,同时聪明地资助意大利境内新的叛乱势力,使和平谈判变得更具诱惑力。威廉一世深知这一点。他相信与拜占庭慷慨讲和才是避免无休止叛乱的唯一途径,于是释放了所有拜占庭囚犯,并签署了有效期为30年的和平条约。

威廉一世返回巴勒莫,重新享受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他把行政事务交给马约,后者则致力于强化西西里在意大利的地位,以防腓特烈一世卷土重来。

国王沉迷于享受生活,首席大臣关注大陆形势,王国开始走向衰落。公元1155年,北非穆斯林起兵叛乱,而当地人数劣势严重的诺曼人无力镇压。他们向巴勒莫紧急求援,但被置之不理。到了公元1159年,除了贸易城市马赫迪耶,整个的黎波里伯国全部沦陷。威廉一世派出小股舰队支援马赫迪耶,但却遭遇暴风雨,全军覆没。从此他不再为此费心。

马赫迪耶的诺曼守军勇敢地坚守了一年多,徒劳地等待援军。最后他们达成一致:派代表前往巴勒莫求援,如果空手而归,便主动投降。马赫迪耶派出一个小代表团,但当这些人抵达首都后,马约告诉他们派兵守城代价巨大,太不值得。使者们大为震惊,悻悻返回,马赫迪耶向穆斯林投降。诺曼帝国失去了北非。

马约对形势的判断或许是正确的,他经营意大利的努力当然收到了回报。凭借西西里的支持,意大利北部城市形成了强大的伦巴第联盟,成功地抵挡了德意志人的侵略。经过数年胁迫恐吓,德意志帝国仍无法迫使意大利半岛投降。就连拥有钢铁般意志的腓特烈一世也不得不承认,意大利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尽管马约的对外政策大获成功,但他在西西里仍然极不受欢迎。对西西里当地居民而言,马约代表了最糟糕的一类独裁者:过度集权、傲慢无礼、无视民意。面对惨遭战火蹂躏的北非,他无动于衷,坐视同一教派的信徒遭受折磨。对本地贵族而言,更糟糕的是马约提拔希腊人或阿拉伯人,安排他们担任比老牌诺曼贵族更高的职务,赋予他们更大的权力。即便他选贤任能,任命的人符合资格,或者说西西里的诺曼人头衔太多、能力不足、粗鲁野蛮,也都无关紧要;马约这个来自巴里的外国人,是西西里一切烦恼之源。

公元1160年秋,马约得到消息,他未来的女婿卷入了最近一次针对自己的暗杀计划。以马约的洞察力,他自负地认为如此亲近的人不会牵涉其中,但一周后他便在巴勒莫街头遇刺身亡。这个消息令全城振奋,而刺客马修·博内洛(Matthew Bonnellus)一夜成名。然而,由于害怕国王会因为宠臣被杀而报复,博内洛选择逃亡,西西里迅速发生了严重暴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