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风歌(七)屈就汉王(第2/3页)

画外音:

自从沛县起兵之日起,刘邦就明白一个道理,要想成就大业人才非常关键。但在蜀中刘邦不得不面对张良要走的残酷现实,就在刘邦为张良即将离开而不舍的时候,张良又一次给刘邦出谋划策献上了重要的一计,让刘邦看到了事业的转机,那么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计谋呢?

王立群:

因为这次刘邦是从关中到汉中去,走的一条什么路呢?走的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条褒斜道,这个在《三国演义》中间诸葛亮就曾经走过叫褒斜道,褒斜道大概有多长呢?200多公里,也就是在当时差不多就是500里地,500华里。这个褒斜道的南端在汉中,它的北端是在陕西的眉县,这两个地方中间有一个大峡谷,就沿着大峡谷修了一条路,这个路非常难走,有些地段是走的栈道,所以非常险。张良告诉他的一个计谋就是,张良既然要离开刘邦了,临走之前还是给刘邦献了一计,怎么说的呢?说:“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你为什么不走过去以后就放一把火,把后边那个栈道给烧了。烧了以后第一是断绝了汉中跟关中的交往,第二也让项羽知道我刘邦绝不再回到关中来了,让项羽放心。你就是封到巴蜀,封到汉中,项羽还老惦记着你,你怎么能让项羽不惦记你呢?把栈道烧了。刘邦就听了张良的话,所以两个人在最后洒泪而别的时候,刘邦一把火把栈道给烧了。烧了以后,项羽果然非常放心,觉得栈道烧了,再修复栈道是极其不容易的,所以项羽放心地回他的彭城去了,就是今天江苏的徐州。刘邦就带着他的人回到汉中,当时叫南郑,到了南郑以后,其实刘邦的日子非常不好过。这个时候他遭遇到了第三次打击,将士逃亡,在去南郑的途中,他手下的人纷纷逃走,有当将军的逃的,有当士兵的逃的,这个好理解,因为刘邦的士兵基本队伍是哪里人呢?他是江苏沛县起兵的,他手下的兵是江苏兵,现在江苏兵你给他带到汉中,带到陕西的南部去了,没有人愿意去,要么是逃,要么唱着思乡曲,军心很不稳,可以说刘邦在这个时候几乎是四面楚歌了。但是也就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这是刘邦一生中间最困难的一段日子,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在一片唱衰的声中,刘邦得到一个喜讯,让刘邦非常振奋,什么喜讯呢?就是他在回到南郑以后,他发现了一个军事天才韩信。这是刘邦整个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韩信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被发现呢?韩信这个时候是从项羽的军营中间转会转到刘邦这个俱乐部来的,他是转过来的,他原来不在刘邦那玩儿,他是在项羽那个地方的。韩信本来是淮阴人,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呢?没有饭吃。他第一他不能去做吏,第二他又不会经商,他懂得兵法,兵法不当饭吃,所以《史记》中间我们看《淮阴侯列传》,记述韩信年轻的时候很不得志,穷愁潦倒到什么程度呢?韩信竟然跟人家蹭饭,就是不交钱跟人家混一顿饭吃叫蹭饭。他有一次在一连好多天在一个亭长家里蹭饭,蹭得这个亭长的妻子非常恼火,最后这个亭长的妻子干脆来个什么呢?来一个“晨炊蓐食”,什么叫做晨炊蓐食啊?一大早不等韩信来先把饭做好,然后在被窝里把饭吃了。被窝里吃完饭,躺到那儿就睡,等到韩信来吃饭的时候两口子都不起来,眼看到了开饭的点了,两口子都不起来。韩信知道人家讨厌自己了,所以韩信一怒之下和这个亭长绝交,走了。走了还是没饭吃啊,跑到淮阴城外去钓鱼,史书没有记载钓鱼干什么,我估计是充饥的,钓鱼钓鱼没有钓上来,遇见了一些老妈妈在那漂洗丝棉絮,史书记载了有一个老太太叫漂母,看见韩信很可怜,就把自己的饭匀出来给韩信吃。就这样一下持续了几十天,韩信非常受感动,韩信后来对漂母说:“吾必以重报母”,我将来一定要非常隆重地回报你,这个漂母最后就说了,她说大丈夫,作为一个大男人应该自己能够养活你自己,你现在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你还说报答我,根本不相信,韩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度过了他的青年时期。等到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韩信还是没有任何工作,按我们今天话说,失业,韩信是个失业青年。他没有办法,项梁起兵经过他们县的时候他就参军了,带了一把三尺长的剑,参军了。参军在项梁手下不受重用,项梁死以后转到项羽手下,屡次向项羽提建议,项羽没有发现他,也没有采用他的计谋。后来韩信是觉得在项羽这个俱乐部里边玩不下去了,才转会到刘邦那个俱乐部去,到那儿本来是想打主力的,结果更惨,结果到那儿主力没当上,到那儿以后就赶上了一个死刑罪,什么罪我们今天不知道,司马迁没有写,我们只知道韩信到那儿就被判处死刑。刚好该要杀到他了,来了一个人,这个人一来机会就来了。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史书叫滕公,他的原名叫夏侯婴,是专门给刘邦开车的司机,领导的司机,当时的官名叫太仆。夏侯婴一来,韩信一看机会来了,韩信就冲着夏侯婴喊了两句话:“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我们的主公不是想得天下吗?你想得天下为什么要杀像我们这样的壮士呢?说了两句话,这两句话一出口,夏侯婴听见了,夏侯婴一听这个死囚犯出言不俗,然后就挥一挥手,放了,底下的人马上把韩信放了。你看领导的司机还是很管用的嘛,一句话给韩信放了。放了韩信以后,韩信立即给滕公两个人交流了一次,这一交流滕公就发现,韩信是个了不得的人,立即向他的老板刘邦推荐韩信,当然他的司机推荐嘛,刘邦听了听也当回事了,也没当回事,就是没有太看重,说这样吧,给他升点级,由低级军官升成中级军官,他其实是管那个粮草的一个官,很不重要的一个官。所以韩信听完夏侯婴的推荐以后,自己也提了,但是觉得提的太低,不足以施展抱负啊,韩信就觉得夏侯婴在刘邦那儿说话不起作用,真正要做大事,还得找一个在刘邦面前说话管用的人。他仔细观察了很多天,最后发现在刘邦那儿说话最管用是谁呢?萧何,萧何和刘邦的关系有三个老,第一老乡,他们都是今天江苏丰县人。第二老同事,他们曾经在一个县里边工作过。第三老战友,也就是当刘邦沛县起兵的时候,萧何带领全族的人参军了。有了这么三老的关系,萧何一直深得刘邦信任,做他汉王的相国。所以他去找萧何,跟萧何一谈,萧何也觉得韩信是个大才,向刘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