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风歌(二十一)分封之争(第2/3页)

天天喝酒,担任相国什么也不干,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他手下有很多人,大臣、他手下的部下都想找机会来劝曹参,曹参很有办法,凡是来找他的人,曹参二话不说立即摆上酒摊,喝,这一喝不就酒跟菜给嘴堵住了吗,喝到中间有人想说话了,曹参再敬酒,喝!最后到临走这话都没说出口,醉了,抬出去了。曹参就用这个办法把所有向他提意见的人全都给顶回去了,他不跟人家硬顶,堵住人家的嘴,而且不用别的话,不是用话噎住人家,好酒好菜往嘴里灌,灌醉了抬出去,用这种办法最后搞得就是没有人能提意见。当然这个事件时间长了,皇帝不高兴了,汉惠帝不高兴了,汉惠帝后来就找到曹参的儿子,曹参儿子叫曹窋,也在朝中做官,是专门在皇帝身边做官的,汉惠帝给曹参的儿子,他俩的年龄比较接近,同龄人都是“80后”,所以两个人就在一块儿谈,汉惠帝就给他儿子说了,你回去问问你爹,你看,先皇去世,我又年轻,你爹又是个老革命,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天天光喝酒什么也不干,你回去问问他怎么回事,所以曹窋休息时回家就问他爹,他还张嘴没问他爹把脸一沉,说这话不该你问,你怎么能问这种事情啊,拉下去打二百板子,一下子把他儿子使劲儿打了二百板子,打的第二天曹窋上朝的时候都几乎上不成,这事汉惠帝知道了,汉惠帝知道,第二天上朝就问曹参,他说你打你那个儿子打错了,那不是他叫问的,是我叫他问的,曹参一听说赶快又摘帽子又道歉,道歉完了,他就问,他说你想一想,你和你的父亲高皇帝相比,那么是你爹高明是你高明啊,汉惠帝说当然是我爹高明了,然后曹参问第二个问题,说你看看我和首任相国萧何相比,谁更强一点呢?汉惠帝这个问题不太好答,后来汉惠帝想想,这样,他说我觉得你比萧相国还差一点,这就对了,你看咱们现在这一套规章制度是高皇帝跟萧相国定的,你比不过你爹,我比不过萧相国,那咱们应当怎么办呢?按史书的原话:“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这个话的意思什么呢?“垂拱”,我们经常见到这个词,垂是垂衣,衣服垂下来,拱是拱手,“垂拱”就是什么也不干,就是你当皇帝,你没有你爹高明,你爹定那一套你照着搬就行,我就守着职务,就是萧何怎么定的我怎么做,要是这样天下就能治理好了,所以后人就传下来一个成语叫:“萧规曹随”,就是由此而来的,所以曹参是第一个被拜相的人。

画外音:

从刘邦和项羽开战以来曹参就一直跟随韩信,因此,韩信取得的功劳中自然有曹参的一份,再加上曹参和刘邦的关系,所以封曹参为侯也是理所应当,但是在刘邦第一批封侯的十个人中,有一个人他仅仅是为刘邦赶车的车夫也被封了侯,而且就在曹参的后面是第二个被封侯的人,此人就是夏侯婴,如果论功封赏那么夏侯婴有什么功劳?他为什么会被刘邦封为侯呢?此人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呢?

王立群:

汉五年十二月,刘邦这一次封的十个侯中间还有一个人,我们多次提到过这个人,这个人我们在讲座中间提到的次数比曹参都多,这个人就是夏侯婴,也叫做滕公,这个人也是第一批被封的侯,其实这个人就是干什么呢?就是个车夫,就是专门给刘邦赶车的,当时的官职叫太仆,按照当时的规定,太仆的官是正部级官员,很高的一个官,那么这么一个赶车的人,刘邦凭什么给他封侯呢,其实这个赶车的人很不简单,能够给皇帝开车,那也不是一般二般的人,而且这个夏侯婴,他给西汉初年三个皇帝开车,他一生给三个皇帝开车,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一直开到死,他一生做的官就是太仆,担任三代皇帝的这个官,我们看这个人,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刘邦父子三个人都那么信任他。我们先说第一件事,这个夏侯婴原来确实是一个沛县县政府一个专职的车把式,就是赶马车的,但是这个人每一次出车回来,他都爱把他的车开到哪儿去呢?把他的车赶到泗水亭亭长那儿,到刘邦那儿,然后两个人坐下来一聊就是一天,跟刘邦关系非常铁,后来中间出了一次事,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在一块儿,我估计是两个人在切磋武功吧,不知道怎么回事,担任亭长的刘邦把夏侯婴打伤了,这个事在当时秦代叫犯法的事,因为刘邦是个吏,你身为吏你把别人打伤,这叫犯罪,只要有人告,刘邦就得受罚,所以这件事果然被人举报了,一举报,查到刘邦那儿,刘邦知道自己这是犯罪的事,马上矢口否认,不是我打的,夏侯婴怎么办呢?夏侯婴为刘邦做伪证,做伪证啊,他说我确实是伤了,但是这个伤不是泗水亭长刘季打的,那这事不就过了吗,那反过来秦朝政府逮着告状的人,打的人也不承认,被打的人也不承认,那就是告状的人是诬告啊,要惩罚那个告状的人,那个人他不干了,他说我讲的是事实啊,再上告,再上告这个案子发回来重审,这一审夏侯婴顶不住了,到底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所以发回来一重审,夏侯婴为了这个事挨了好几百棍,而且坐了一年多的牢,但是夏侯婴很能够担当,做大牢、受大刑,一口咬定就不是泗水亭长刘邦打的,最后硬是让刘邦给躲过去了,这是他俩交往的第一件事,他能自己受刑、坐牢,也绝不举报刘邦,宁可作伪证、坐牢,不告刘邦,这就是刘邦跟夏侯婴,他两个生死之交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我们前面讲过,我简单提一下就知道了,彭城大战,刘邦打败仗了,刘邦打败仗在逃的时候,我们不是说过吗,替他赶车的就是这个夏侯婴,结果在逃的路上遇见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儿子是汉惠帝刘盈,女儿是鲁元公主,谁救了他的儿子和女儿?夏侯婴,为了救儿子,刘邦差点十几次要杀夏侯婴,夏侯婴最终是把他儿女全带出来了,所以刘邦死了以后,包括吕后,包括汉惠帝刘盈非常感激夏侯婴,因为毕竟夏侯婴救的是汉惠帝的性命啊,所以到惠帝当上皇帝的时候,当年那个小男孩后来当了皇帝了,这个小男孩非常感激这个赶车的夏侯婴,就专门盖了很多房子给那些高级官员住,专门挑了一处最豪华的、离皇宫最近的房子给了谁呢,给了夏侯婴,而且说了,发了话,这个房子只能夏侯婴住,因为什么呢?“近我”,这是《史记》的原话:“近我”,就是离我的住所比较近,这是第二件事。可见夏侯婴还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第三件事在荥阳对峙的28个月之中,刘邦多次出逃,我们过去讲韩信北伐的时候曾经讲过,刘邦有一次从荥阳逃出来只带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夏侯婴,刘邦在大难之中带一个人出逃,带的就是夏侯婴,为什么带夏侯婴,第一他信任他,第二夏侯婴会赶车啊,那是个F1车手,高明的车手,所以他带着他一块儿,他两个人渡过黄河,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闯到韩信的大营,趁着韩信没有起床,夺了韩信的军印,跟刘邦在一块儿的就是这个夏侯婴,所以他两个是生死之交。所以应该说夏侯婴在刘邦的心目中间,虽然夏侯婴不会出谋划策,不会治国理财,不会领兵打仗,但是夏侯婴有一点,刘邦最欣赏了,大家听我刚才讲了那么多事情,能听出来吧,刘邦最欣赏夏侯婴的其实是两个字,忠诚,这是刘邦最看重的,夏侯婴对刘邦的忠诚,是刘邦父子两代、三任帝王最看重的,所以刘邦在世,夏侯婴太仆,惠帝在世,夏侯婴太仆,汉文帝在世,夏侯婴还是太仆,这就是这个人最重要的一个品质,就是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