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风歌(二十三)臧否不一(第2/3页)

最后一个就是那个调虎离山,调虎离山是抓韩信,这个事张良没有参与,就是陈平一个人的主意,叫不叫奇计呢?叫。但是这个奇计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你这个奇计不是抓别人的,不是灭秦,也不是灭项,而是要抓韩信的,这里就牵扯两个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就是韩信是不是谋反,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抓韩信涉及到刘邦和一批开国功臣的关系问题,这不是一般的小问题,陈平是没有调查,他也没有问韩信是不是谋反,也没有替韩信去辩解,就出了一个伪游云梦诱捕韩信的计谋,这个计谋倒是实行了,韩信也抓了,韩信的被抓恰恰说明韩信没有谋反,韩信要谋反的话,陈平让刘邦伪游云梦走到陈,刚好挨着韩信的楚国,那么韩信如果真谋反,派兵偷袭这个地方,一下把刘邦就抓过来了。我们再从刘邦以后的平叛来看,只要是证据确凿的谋反,刘邦一律是杀,韩信最后是押解到京城以后,由楚王降为淮阴侯,说明此人确实未反。那么一个人没有谋反,陈平献的这么一个计,这叫什么?这叫罪加无辜。把一个罪加在一个无辜人的身上,陈平这个奇谋还是很有问题的,所以陈平所有这些计谋,如果我们把它概括一下,八个字叫“机变有余,深谋不足”,就是陈平在灵活多变上,谁也赶不上他,反应非常快,但是深谋远虑太少了,他给刘邦带来的灾难是无穷尽的,所以这个人他自己也知道,陈平自己给自己有一个评价,他说我这个人多阴谋,陈平自己说我有很多阴谋,所以我积了很多阴祸,连刘邦临死之前,在交代谁做丞相的时候对陈平有两句话评价,叫“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陈平智慧有余,但是难以独挑大梁,说明刘邦对他有欣赏的一面同时对他还有看法。

后世对于他的评价不高主要是两点,第一点叫“盗嫂受金”,这个我们上一集讲过,盗嫂之事我们这儿要做一些解释,第二件事就是这个人过于圆滑。我们先讲“盗嫂受金”的事,这个“盗嫂受金”这个事是从哪儿出来的呢?是《史记﹒陈丞相世家》有这么一段记载:“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有这段记载,这是陈平刚刚投奔刘邦时候,刘邦重用他,结果惹得绛侯周勃跟灌婴两个人很不忿儿,就给刘邦提意见,说陈平尽管长得像一个美玉一样漂亮,但是这个人未必有才,我还听说他在家的时候盗其嫂,就是盗嫂,跟他嫂子不明不白。所以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成了一个典故了,只要一说盗嫂,差不多的人马上想到的中国历史上提到盗嫂是两个人,一个是陈平,另外还有一个人叫直不疑,两个人都背过盗嫂之名。当然直不疑后来,直不疑那个盗嫂被证明确实是没有那回事,人家说直不疑盗嫂,最后直不疑说,我没有哥,我连哥都没有我怎么会盗嫂呢,所以直不疑那个简单。陈平的盗嫂,他确实有个哥哥,而且他哥哥对他很不错,那么他是不是跟他嫂子有一些不明不白呢?我们可以看一看记载,《陈丞相世家》记载陈平有两个嫂子,第一个嫂子对陈平不满意,说:“有叔如此,不如无有”,说有这么一个好吃懒做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结果他哥哥一气之下把这个嫂子给休了,你想想他这个嫂子对陈平那么恼,她跟陈平会有某种暧昧关系吗?不大可能。他这个嫂子特别烦陈平,后来当那个富人把自己那个孙女,大家知道陈平娶妻了吧,娶了个什么妻子呢?嫁了五次,死了五个老公,把这么一个富人的孙女娶回来了,当这个富人让他这个孙女出嫁的时候,他给他孙女交代了两句话,说你到人家家里头千万别因为人家家里穷,你就不守礼节了,见到人家的哥哥,你要像对待父亲一样,见到人家的嫂子,要像对待母亲一样,可见还有一个嫂子,那么这个嫂子呢?就应当是陈平的哥哥再婚以后的一个嫂子,确实有,那么是不是跟陈平有什么不明不白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做一点推测,第一我们看司马迁的态度,司马迁在记载这件事情的时候用了这么一句话,“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用了一个进谗言的“谗”,就是司马迁说是有些人对陈平进谗言说的话,他用了一个“谗”,那说明司马迁认为这个事是别人说的谗言,这司马迁对这件事是持怀疑态度的,这是第一点。再一点,周勃跟灌婴说人家陈平和嫂子不明不白,周勃跟灌婴了解陈平吗?周勃是沛县人,灌婴是睢阳,就今天河南的商丘人,而陈平是阳武人,阳武是今天河南的原阳,当然今天如果走高速的话这三个地方很快,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时候这三个地方相距比较远,他们不可能了解陈平,所以周勃跟灌婴是“臣闻”,他俩是听说。第三我们看历史记载是不是相符,第一看陈平的哥哥怎么看,那不盗嫂、盗嫂不是盗的陈平的哥哥的妻子吗,他哥哥是如何反应的呢?我们看到的《陈丞相世家》的记载,是他哥哥非常器重陈平,他哥哥种地,让他弟弟读书,他哥哥看见他的妻子对陈平不满意,把第一个妻子休了,说明他哥哥非常器重这个弟弟,假如他弟弟跟他哥哥和他嫂子有点什么非同寻常的关系的话,他哥哥恐怕第一个就知道了,他不可能那么器重他,所以从他哥哥的器重来看应当说不应当有这件事。第二我们再来看那个富人,富人要把自己的孙女嫁给陈平,一家人都反对,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呢?他家太穷,只提这一个毛病,没有说陈平这个人品质不好,没有人这样讲,假如真是盗嫂,那么不说穷了就说这个人品质不好,那肯定不可能嫁给他。

现在最难破解的一点就是刘邦问他的时候,陈平解释了“受金”,他承认,我来的时候穷光蛋一个,我要不吃点贿赂我吃什么喝什么?他解释了,说他自己反复无常,他也解释了,唯独“盗嫂”他没解释,陈平为什么不解释自己和嫂子的关系,有四种可能,第一纯属诬陷,不用辩解,这是第一种。第二陈平辩解了,司马迁认为这是谗言不需要记载。第三刘邦认为盗嫂之事无关紧要,没有问,别人告诉他陈平盗嫂,刘邦认为无关紧要,没问。第四刘邦问了,陈平默认了。只有这四种可能。那么我们根据前面他哥哥的器重、富人的厚望,我们可以基本上断言,前两点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我认为陈平盗嫂这件事情可靠性不大。那么除了这一点,陈平还有哪些方面被后人不认可呢?那就是跟我们刚才说的第二点圆滑世故,陈平属于政坛不倒翁,刘邦、惠帝、吕后、文帝,连续汉初,就是中央无论换什么样的人掌权,陈平永远是政坛重臣,就这一点来说一般人都做不到。我们看陈平,首先应当肯定陈平是个智者,很聪明,洞明世事、善于自保,他的自保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他用迎合来达到自保的目的,手段是迎合,目的是自保,这就是陈平。后人之所以看不起陈平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先看刘邦,他怎么迎合刘邦?有两件事我们都讲过,我们提一下就知道了,比如说刘邦晚年听说韩信谋反,要抓韩信,这件事是个大事情,我们刚才说过了它关系到不是一个韩信,而是韩信以外代表的一批异姓诸王和刘邦的关系,陈平其实最应当做的是什么呢?是调整开国皇帝和开国大臣的关系,是调整君臣关系,而不是迎合刘邦,诱捕韩信,陈平做的恰恰是迎合刘邦,你不说怎么抓韩信吗?我告诉你怎么抓,韩信倒抓了,计谋倒是成功了,留下了后患却是无穷尽的,这是迎合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