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风歌(三十)刘姓封王(第2/3页)

所以当刘邦当了皇帝,汉六年把他的小弟弟封做楚王的时候,大哥死了大哥有个儿子,应该可以封的,是刘邦的侄子,亲侄子啊,刘邦不封。过了一年,刘邦的父亲看不下去了,亲自找刘邦谈话提这个事,你怎么忘了呢?结果刘邦就说了两句话,“某非敢忘封之也,为其母非长者”,我不是忘了他,而是因为他娘不是一个忠厚长者,就这不封。后来他爹催着他封了,给他封了一个什么侯呢?叫羹頡侯。一般封侯都是封一个地方,哪个地方你叫什么侯,什么叫羹頡侯啊?羹頡侯就是锅铲子蹭着锅发出那个声音,用那个声音做那个侯的名给他侄子封了个侯,刘邦也挺捣蛋的,给他侄子封了这么一个侯,这个侯就是当上了也挺恶心的,锅铲子蹭锅的声音,假如我们说哧哧,那就是哧哧侯,噌噌,那就是噌噌侯,这样来封,这是老大。老四封了他很喜欢,老大也解决了。老二叫刘喜,喜欢的喜,刘喜,刘喜这个人呢,是刘邦的父亲最喜欢的,刘喜老实巴交,能卖点力气挣点钱,置点产业,他爹特别喜欢他,不喜欢刘邦,觉得他游手好闲不干正事。结果他给刘喜封到哪儿呢?封到代国去做代王,代国在哪儿?今天山西的太原,它的北面就是强大的匈奴。结果他这个哥哥,他这个二哥刘喜能挣点小钱,但是毫无政治才能,跑到代国去做了一年代王,匈奴一打过来他吓跑了,他把国家一扔,他自己一个人跑到京城去了。这叫弃国而逃,按说这是死罪啊,毕竟是自己的哥啊,下不了手,怎么办呢?从王降成侯,还让他做了个侯。当然在这中间,二哥刘喜这个人啊他确实没有什么本事,但是刘喜有一个儿子很厉害,他爹没本事他的儿很厉害,他的儿叫刘濞,知道了吧?吴楚七国之乱那个挑头的吴王刘濞,就是那个没有本事的二哥家的儿子,爹没本事弃国而逃,儿子有本事率领七国叛乱,就是这么一个人。其实这个刘濞在平定黥布叛乱的时候,20岁,立了战功,刘邦很喜欢。刘邦想封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兄弟第一太少,第二,兄弟大多数没本事,小弟弟是最有本事的是个文人。大哥死得早,二哥不中,一打仗就逃,弃国而逃,所以最后就把刘濞给封了,那是平定黥布叛乱以后封了他那个侄子。封完以后他后悔了,封完以后他把他侄子叫过来,他一看他侄子,司马迁史书记载说刘邦一看他侄子面有反相,但是封过了,后悔了。所以就告诉他,50年以后东南有人要反叛中央,莫非就是你。把刘濞吓得一连劲地磕头说不是我,绝不是我,绝不敢。刘邦告诉他,谆谆告诫他,天下同姓是一家人,你可千万别反。但司马迁写这个话我不信,第一,你怎么看出来你的侄子有反相?第二,你怎么能算出来50年后就要反?要这么神的话,你怎么不能算算你老婆将来会有点麻烦?

画外音:

从刘邦的分封可以看出,他的做法是所有封建帝王称帝后的一贯作为,那就是先封自己的家人,刘邦自然不能免俗,那么在刘邦的分封中除了兄弟他还会封谁呢?

王立群:

在刘姓诸侯王中间,我们在汉六年讲的四个刘姓王中间,刘喜是代王,刘交是楚王,那么剩下还有两个呢?剩下两个不要忙,封兄弟只是一个方面,刘邦一定不会忘掉的是他的儿子,儿子是不会忘的。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刘邦的儿子都太小了,除了庶长子刘肥以外其他太小,那么小你怎么封呢?所以汉六年他封的时候,只封了庶长子刘肥做齐王,齐国可不是一般的诸侯国,齐国辖的是73个城的一个大诸侯国,第一任齐王是韩信,被刘邦给他拆迁迁走了,迁到楚地去。第二任齐王封的就是自己的庶长子刘肥,这刘肥之所以能够封诸侯王,第一他姓刘,第二他年龄比较大。其他的儿子,老二就是皇太子刘盈啊,不能再做诸侯王了,老三赵王刘如意那就更小了。所以那些儿子都比较小,没有来得及封,太小了来不及封,他觉得镇不住。齐国这个地方其实在抓了韩信以后,刘邦手下有一个谋士叫田肯,这个人跟刘邦就说了,他说对于汉帝国来说有两个地方最重要,一个是关中,一个是齐地,关中是个什么地方呢?关中是“百二之地”,史书中间经常用“百二”这个词,什么叫“百二之地”啊?就是这个地方很险要,两个人防守可以顶得住一百个人的进攻,这叫“百二之地”。说齐国呢,齐国也很重要,叫“十二之地”,两个人防守可以挡得住十个人进攻,所以齐国叫东齐西秦,西边是秦,东边是齐。而且这个谋士田肯给刘邦说了句话,“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不是自己的亲子弟不能够让他在齐国称王,所以他封了他的儿子。不但封了他的儿子做齐王,而且刘邦下了一个命令,这个命令叫“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天下老百姓会说山东话的,一律遣送山东做齐王的部下去,按口音来遣送流民。

大家知道这个秦末大乱,还有楚汉战争天下大乱的时候老百姓到处跑,离开自己家乡到处跑,天下的流民非常多,流民多刘邦并没有管,唯独对山东人他管得特别严,只要能够说齐国话的一律到齐国去,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让他儿子管辖那个齐国的人口更多一点,让他的人口多是干什么呢?做大、做强,在那个时候,哪个诸侯王管辖的地方大,拥有的人口多,这个国家就强。齐国的地73座城够大的,百姓少,那么所有会说齐国话的全部迁过去。其他的国家都没有命令,唯独齐国这个诸侯国刘邦下了个命令,可见他对他的儿子那还是比对兄弟还要亲,这是第三个王。第四个刘姓王既不是刘邦的兄弟,又不是刘邦的儿子,叫什么呢?叫姓刘就沾光,这个人叫刘贾,司马迁写了一个《荆燕世家》写到这个刘贾,这个刘贾是个什么人呢?司马迁都不知道,刘贾肯定是刘邦的亲戚,但这个亲戚亲到什么程度司马迁不知道,不知道他是刘邦的哪一支上的亲戚。这个人之所以被封王,两个原因,第一有战功,第二他姓刘。《史记》记载了这么几句很有名的话,很值得大家咀嚼玩味,司马迁这样写的,当刘邦抓了韩信以后,下面就是司马迁的原话了,“欲王同姓以镇天下,高祖子幼,昆弟少,又不贤”,这句话什么意思啊?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句话“欲王同姓以镇天下”,就是把韩信抓了以后,他想封同姓的人为王来镇服天下,但是他的孩子太小,他的兄弟太少,而且兄弟又没有本事,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封了刘贾。刘贾也被封王了,刘贾封的是哪块地呢?我们说韩信被抓以后他那个楚国一分为二吗?36个城给了他的小弟弟楚王刘交,剩余的53个城给了刘贾,让刘贾做荆王,荆王刘贾就这样来的,管辖的主要是南方的三个郡53个城。这个地方也就是后来吴王刘濞的封地,这个刘贾死了以后再封的就是吴王刘濞了,这是刘贾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