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大风歌(四十)将星殒落(第2/3页)

大家想想,刘邦为什么放了栾布?栾布明明是抗旨不遵为什么放了他?很简单,你看他前面放了蒯通,前面他放了贯高,蒯通鼓动韩信谋反他放了,贯高组织谋杀刘邦他放了,栾布哭祭彭越他又放了,大家明白了吧,一个道理,刘邦的晚年特别提倡忠诚,贯高是为赵王要杀刘邦,蒯通是为韩信,主张韩信中立,栾布是为自己的主子梁王彭越才冒险来祭奠他,只要是对自己主人忠诚的人,刘邦一律赦免不杀。那么栾布为什么哭祭彭越呢?他不是没有道理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彭越对栾布有救命之恩,栾布跟彭越原来是个布衣之交,两个人过去就很好,后来栾布到北方去,在燕地做酒保打工,他那个主人被杀了,然后栾布就替主人报了仇,他是个很忠诚的人,他在燕国就帮助他的主人报了仇。后来呢燕王臧荼就用栾布做了将军,这个臧荼谋反的时候栾布被抓了,栾布被抓以后,他的好朋友彭越已经做了梁王了,彭越听说自己的好朋友栾布被抓,彭越拿重金把栾布给赎出来了,赎出来以后安排到自己的手下做了中大夫,所以彭越对栾布有救命之恩啊,而在彭越被杀的时候呢,栾布奉命出使齐国,等他从齐国出使回来,彭越被杀了,所以他跑到洛阳在彭越的人头之下哭祭彭越。

画外音:

韩信、彭越接连被杀,一时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这些人中间有一个人最为紧张,他就是黥布。黥布和韩信、彭越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刘邦征讨天下的悍将、功臣,西汉王朝建立以后,他们又都成为了一方诸侯,手中握有兵权。那么当韩信、彭越被杀的消息传来之后,黥布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王立群:

黥布在做了淮南王以后,本来是相安无事的,因为这个淮南是比较靠南方的一个国家,在淮河和长江流域,在这一带,但是呢首先传来的消息是韩信被杀,韩信被杀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史书记载四个字:“布因心恐”,黥布因为韩信之死心里感到恐惧,这是第一个消息。第二个消息,他正在打猎皇上的诏书来了,一接诏书这才知道这是彭越的,史书记载黥布又记载了三个字:“因大恐”,韩信被杀他感到恐惧,彭越被杀他感到大恐,所以黥布就动了心了,立即把他的军队布防好,密切关注临近的郡县有没有军事调动,他已经在做这个对抗刘邦的军事准备了。倒过来我们说刘邦杀彭越,你想,让黥布吃肉酱,是镇住他呢还是激他呢?以我来看主要是激他来了,因为黥布是一员骁将啊,是非常勇猛的将领啊,这个时候的异姓王基本上能够对抗中央的只剩一个黥布了,其他全被杀光了。

就在这个关口又出事了,你看韩信是因为有人,他手下的人告了他,彭越是因为他的太仆告了他,这个淮南王黥布又因为他手下人告了他,他怎么会赶上告的呢?是因为一个女人给他惹了祸,这个淮南王黥布有一个爱姬,就是他非常喜欢的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有病了,然后就找了个医生给他心爱的女人看病,这看病本来相安无事很正常,自己心爱的女人有病了,然后找个医生给她看病。看病的时候呢不巧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黥布手下的中大夫贲赫,这个中大夫贲赫呢,他觉得黥布的爱姬有病,他应当有义务把这个关系给他疏通好,所以这个贲赫也是出于好心,给这个医生送了好多礼,中大夫他送礼的目的是什么呢?他送礼的目的是让那个医生更好地给黥布的爱姬看病。他是一番好意,结果呢,黥布的爱姬对贲赫就特别有好感。当然在治病的过程中间病也治好了,她和黥布相处的时候无意中就说了一番话,说咱们这个宫中这个中大夫贲赫是个忠厚长者。

这个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当一个女人当着一个男人夸另一个男人的时候,这就该出问题了,所以黥布一听他最心爱的女人当着他的面夸他手下的一个部下,而这个部下又是个男人,他就有意了,他立马把脸一沉下来,厉声责问,你凭什么说他是个忠厚长者?这一问把这个女人吓了一跳,老老实实把经过全讲了,讲的过程无非是她去看病,这个医生跟中大夫贲赫两个人住对门,然后中大夫贲赫就不断地给医生送礼,这个医生就对她特别好,给她照顾得很好,这是实情。但讲完以后黥布不信,他觉得这个中大夫贲赫和他心爱的爱姬他俩有一腿子,不清不白,所以他一想越想越恼火,要杀这个中大夫贲赫。所以这个贲赫等于是什么呢?这叫没事找事啊,人家黥布的女人去看病你跟着掺和什么呢?他非要去献宠,现在献好了,黥布怀疑他和那个女人有染,要杀他。他得到消息了连夜逃了,逃到哪儿去了?逃到刘邦那儿去了,立即报告刘邦说黥布反了,又告他谋反。

这一告刘邦就问萧何黥布反了吗?萧何说了两句话:“布不宜有此,恐仇怨”,萧何的话什么意思呢?黥布不会谋反,这恐怕是他的仇家诬陷他的,这个话出自萧何之嘴非常不容易,你看韩信被杀谁把他领入宫的?萧何把他骗进宫的,彭越被诬杀萧何一个字都没说了,赶到黥布了,他出来替黥布辩护。所以刘邦听说以后那就这样吧,把贲赫先关起来,咱们查一查看看到底行不行。这边黥布得知贲赫逃了,所以黥布立即就做好了谋反的准备。而这个时候呢,中央派来的使者也开始调查这件事,黥布就断定贲赫是告了自己的状了,所以黥布非常果断,立即发动叛乱。当那个叛乱的消息传到京城以后,刘邦立即下令,第一,把贲赫给放了,他的报告是真实的;第二,召集大将们在一块儿商量。这些大将们一听说黥布反了,还是那两句话:“阬竖子耳,何能为乎”,就是灭了那个家伙他还能做点什么?但这个时候刘邦手下的一个太仆,你看刘邦手下这个太仆滕公是个很稳重的人,他跟刘邦说了,他说我手下有一个门客,这个人叫薛公,他曾经在项羽的手下做过令尹,令尹就是宰相,他非常熟悉黥布这个人,因为黥布原来就是项羽的手下,他说我跟这个薛公两个人谈过,这个薛公说黥布之反很正常,因为他跟韩信、彭越他们三个人功劳相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在那两个被杀了他必然要反,反不可怕,很自然。关键看黥布怎么办,有上中下三策,如果黥布用上策,那函谷关以东就不是你刘邦的了;如果黥布采取中策,胜负未定;如果黥布采下策,那你可以高枕无忧。

刘邦一听,立即召见这个薛公,就问他什么叫上中下三策,这个薛公就告诉他,上策他是向西攻打楚国,向东攻打吴国,然后是吞并齐鲁,然后胁迫燕赵,如果是再加上守好自己的本土这就是上策,如果黥布用这个上策的话,整个函谷关以东不是你的了。什么叫中策呢?中策就是东取吴、西取楚,然后是攻下赵国跟魏国,然后据守敖仓,堵住成皋,那么胜负是难定的。什么叫下策呢?那就是东取吴、西取蜀,然后把他的后勤装备运到长沙国去,那就无妨了。所以赵国薛公就给刘邦分析了黥布可能采取的三种策略,刘邦听了以后觉得很有道理,就问这个薛公,那黥布会采取哪一种办法?这个薛公斩钉截铁地告诉刘邦,黥布一定会采取下策,不会采取上策。刘邦问他为什么?薛公说,这是黥布本身决定的,黥布本身是一个刑徒,为什么叫黥布呢?就是脸上刺过字,受过黥刑,他原名姓英叫英布,后来受了黥刑所以叫黥布,这个人是一个罪犯,没有什么远大志向,所以他不会采取上策、中策,只能取下策。刘邦听了很高兴,赏了这个薛公,然后就带队出发了。叛乱一开始,黥布就召集他手下的将领商量,黥布讲了一番话,黥布是这样说的,说“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什么意思呢?皇上老了,不喜欢出来领兵打仗了,一定不会来,他断定刘邦不会亲自出征,一定派了其他将领,如果派其他将领,我只担心两个人,一个是韩信,一个是彭越,现在是这两个人都死了,其他派谁来我都不怕。他这话一说,他手下的将领一听说刘邦不来,又没有什么有本领的将领,所以都积极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