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简与奢,利与弊(第2/2页)

东北丢了,让原始状态的契丹,灭了三十万大军,在丢掉了辽东,辽西。这东北的安东都护府从高句丽的都城平壤一直跑到了河北,渤海建国,契丹崛起。辽西辽东直到李隆基时期,才收复回来。

至于北边,给太宗、高宗反复虐的突厥,在武则天手上光荣复国,甚至以亲王嫁夷狄,受从古未有的耻辱,结果仍然是武延秀被扣,突厥大规模入侵。

唐朝在李治手上,威风八面,也只有吐蕃,这一个对手。

而到了武则天手上,损兵折将,一败涂地,不到五十年的前后,史书上记载的大败就损兵近百万,煌煌大唐的基业几乎被武则天败了一半。

说武则天比李治强的,纯属眼瞎。

武则天值得称道的唯有文治尚可,但是李治的永徽之治,哪里逊色半点?

在裴旻眼中,武则天最大的贡献是解决了士族之患。

她能力神话只是因为她是中国的第一女皇。抛去女人的身份加分,仅以一皇帝的文治武功评价,武则天与历史上的明君相比起来当真称不上多厉害。

不过李治固然不弱,反而极强,但跟他的父亲李世民相比,还是有着一定差距的。

李隆基的目标向来就是太宗皇帝李世民,而不是逊色一些的高宗李治。

这让人说不如李治,李隆基哪里接受的了,一脸的郁郁。

李隆基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言了,他还是开元明君,对于自己的经济情况有着一定的了解,此刻的经济是不允许举办超过高宗李治那样盛大排场的封禅仪式,强打着精神道:“名垂千古又怎么说?”

裴旻伸出了一个指头,笑道:“一字曰‘简’,陛下体恤民生,不愿扰民,不愿增添百姓负担。排场能简则简,能免则免,用最简陋最庄严的态度,完成此次封禅。此举传开,陛下爱民为民之举,必将受世人称颂,为百姓爱戴。哪怕千年之后,又有如陛下这般的明君圣主出现,他们意图封禅。若是讲究奢侈排场,世人必将以陛下为榜样,来个鲜明对比。”

“但若他选择以简为上,也不过是拾陛下牙慧,世人将会说他有陛下之风。如此岂不是名垂千古,永为世人谨记?”

李隆基听到这里,哪里还听不出裴旻的用意何在?

只是他的做法弯弯绕绕,绕了老大一个圈而已。

当然效果显著!

这一番弯弯绕绕,比任何大道理都管用。

李隆基听惯了大道理,他想听的只是一个利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