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大量已刊未刊史料未被发掘利用(第3/3页)

[10]萱野長知『中華民国革命秘笈』東京、皇国青年教育協会、1941、188—190頁;松本英紀『宋教仁の研究』京都、晃洋書房、2001、195—199頁;片倉芳和『宋教仁研究:清末民初の政治と思想』東京、清流出版、2004、193—226頁;菊池秀明:《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马晓娟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第151—159页;欧内斯特·P﹒扬:《1912—1915年的袁世凯》,张华腾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第138—139页;史扶邻:《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丘权政、符致兴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第388页;K.S. Liew,Struggle for Democracy:Sung Chiao-jen and the 1911 Chinese Revolution,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1,pp.191-201;片倉芳和「宋教仁暗殺事件について」、『史叢』第27號、1981年、19—34頁;渡辺竜策「宋教仁暗殺事件の意味するもの——民初政争の一断面」、『中京大学论丛·教養編』1962年第3號、51—71頁;樋泉克夫「宋教仁研究ノ-ト-1-」、『多摩芸術学園紀要』1980年第6巻、25—42頁。

[11]唐德刚:《袁氏当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67—68页。

[12]廖大伟:《袁世凯不是“刺宋”主谋考析》,苏智良、张华腾、邵雍主编《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第569—570页。

[13]廖大伟:《论民初帮会与社会的紧张——以共进会与刺宋案为中心》,《史林》2005年第1期,第65—75页。

[14]张永:《民初宋教仁遇刺案探疑》,《史学月刊》2006年第9期,第42—49页。

[15]侯宜杰:《袁世凯传》,第295页;《暗杀宋教仁的主谋尚难定论》,《史林》2013年第1期,第125—128页。

[16]马勇:《1894—1915:梦想与困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第170页;《重新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第305、312页。

[17]张华腾:《中国1913——民初的政治纷争与政治转型》,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第83—99页。

[18]张晓波:《民国的开端:宋教仁评传》,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第16—60页。

[19]思公:《晚清尽头是民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110—202页;金满楼:《退潮的革命:宋教仁的1913》,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第62—105页。

[20]张耀杰:《谁谋杀了宋教仁:政坛悬案背后的党派之争》,团结出版社,2012,第106页。

[21]北一輝『支那革命外史』北大輝、1940年改訂版、290—293頁。

[22]根据1913年5月26日《大中华民国日报》第2页“程经世之趣史”介绍,程经世为京剧名伶程长庚之孙,同文馆德文学生。清末曾为直隶候补道。民初先在总统府任翻译,后转而为国务院秘书。另据《政府公报》,程经世于1912年10月18日被国务总理赵秉钧呈请任命为秘书。见《临时大总统令》(1912年10月18日),《政府公报》第171号,1912年10月19日,第114页。

[23]宗良:《国民勿为所惑》,《民立报》1913年3月27日,第7页。

[24]血儿:《宋案正言:国民所宜知者如是而已》,《民立报》1913年3月31日,第2页。

[25]《宋案证据全录》,《申报》1913年5月1日,第1页;《宋案证据全录》(二),《申报》1913年5月2日,第1页;《宋案证据全录》(三),《申报》1913年5月3日,第1—2页;《宋案证据全录》(四),《申报》1913年5月4日,第1—2页;《宋案证据全录》(五),《申报》1913年5月5日,第1页;《宋案证据全录》(六),《申报》1913年5月6日,第1—2页;《宋案证据全录》(七),《申报》1913年5月7日,第1—2页;《宋案证据全录》(八),《申报》1913年5月8日,第1—2页;《宋案证据全录》(九),《申报》1913年5月9日,第1—2页;《宋案证据全录》(十),《申报》1913年5月10日,第1页;《宋案证据全录》(十一),《申报》1913年5月11日,第2页;《宋案证据全录》(十二),《申报》1913年5月12日,第1—2页;《宋案证据全录》(十三),《申报》1913年5月13日,第1页。

[26]《宋案证据全录》(一),《顺天时报》1913年5月6日,第4页;《宋案证据全录》(二),《顺天时报》1913年5月7日,第4页;《宋案证据全录》(三),《顺天时报》1913年5月8日,第4页;《宋案证据全录》(四),《顺天时报》1913年5月9日,第4页;《宋案证据全录》(五),《顺天时报》1913年5月10日,第4页;《宋案证据全录》(六),《顺天时报》1913年5月11日,第4页;《宋案证据全录》(七),《顺天时报》1913年5月13日,第4页;《宋案证据全录》(八),《顺天时报》1913年5月14日,第4页;《宋案证据全录》(九),《顺天时报》1913年5月15日,第4页;《宋案证据全录》(十),《顺天时报》1913年5月16日,第4页;《宋案证据全录》(十一),《顺天时报》1913年5月17日,第4页;《宋案证据全录》(十二),《顺天时报》1913年5月18日,第4页;《宋案证据全录》(十三),《顺天时报》1913年5月20日,第4页;《宋案证据全录》(十四),《顺天时报》1913年5月21日,第4页;《宋案证据全录》(十五),《顺天时报》1913年5月22日,第4页;《宋案证据全录》(十六),《顺天时报》1913年5月23日,第4页。

[27]个别书籍,如张耀杰《谁谋杀了宋教仁:政坛悬案背后的党派之争》,虽然征引证据超过40件,但实际上只是抄录证据,并对一些无关紧要的背景性故事进行演绎而已,对证据本身的内涵基本不能理解,更不能揭示各项证据之间的内在关联。

[28]《京师地检厅吊阅宋案卷宗》,《申报》1918年6月28日,第10页。

[29]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5卷上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第345页。

[30]《举国同声一哭之宋先生·宋先生案之一线光明》,《民立报》1913年4月5日,第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