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嘉定三屠(第2/2页)

守城百姓,股栗色变。

侯峒曾等人分头慰勉大家,说:“我与尔曹室家妇子尽在,少有蹉跌,万家同命矣。”

入夜,城下清兵越聚越多,攻势越来越急,举炮越来越繁,终夜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铅屑落城中屋上簌簌如雨。

初四日五更,大雨倾盆,守城百姓昼夜站在雨中,双眼浥烂,头晕欲倒,已经难以坚守了。

清兵发现守城者出现松懈,欢声雷动,多缚软梯至城下。

一员清将以大桌覆其面,蹑梯而上,势如飞鸟。

城上义兵见了,齐声惊呼,砖头、石块全向其招呼过去。

但已经来不及了,那清将已到城头,丢弃大桌,一跃而登,用利斧断开城门,纵兵大入。

侯峒曾正坐在城楼上指挥,两个儿子侯玄演、侯玄洁看见形势大急,问道:“事急矣!何以为计?”

侯峒曾答道:“有死而已,复何言!所恨者,枉送一城百姓耳。”一语未竟,身后有人大呼“城已破”。

侯峒曾让两个儿子逃命,两个儿子不从。侯峒曾怒斥道:“我死国事,分也;祖母在,若辈应代我奉事,恋我何为!”

两个儿子恸哭而去。至孩儿桥,均被杀。

侯峒曾打算在宣家池自溺,水太浅,侯峒曾弯下腰溺了几次,均没死成。他长立水中,叹道:“人死亦大难事!”回头吩咐亲兵宪时隶将自己的脑袋按下水中,宪时隶泣不能从。

侯峒曾大怒,再三斥责,宪时隶这才含泪忍悲按他的头颅入水,然而,啾啾有声,始终溺不死。

折腾了好久,被追杀来的清兵发现了,用刀将他杀死,献首于李成栋。

黄淳耀取笔留书:“遗臣黄淳耀于弘光元年七月初四日自裁于西城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皇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灭,此心而已。异日寇气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世者,尚知予心!”与弟弟黄渊耀双双悬梁而尽。

孝廉张锡眉守南城,其早在六月二十六日就写好了绝命词,云:“与城存亡,死亦为义;后之君子,不我遐弃!”等到城破,先驱妾入水,然后从容自溺。

教谕龚用圆抱着他的兄长邑诸生龚用广大恸:“我祖父清白自矢,已历三世;今日苟且图存,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两兄弟一起投水,等尸体浮出水面,两手仍旧紧紧握在一起。

李成栋入城,下令屠城,兵丁遂挨家挨户,细细屠戮。小街僻巷,无不穷搜;乱苇丛棘,必用枪乱搅,知无人然后已。一时间,刀声割然遍于远近,乞命之声嘈杂如市。所杀不可计数,其悬梁者、投井者、断肢者、血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藉,弥望皆是。投河死者,亦不下数千人。

三日后,自西关至葛隆镇,浮胔满河,舟行无下篙处;白膏浮于水面,岔起数分。

妇女寝陋者,一见辄杀。大家闺彦及民间妇女有美色者,皆生虏;白昼于街坊当众奸淫,恬不知愧。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

嘉定风俗雅重妇节,惨死者无数。

初六日,李成栋拘集民船,装载金帛、子女及牛马羊豕等物三百余艘,心满意足地开往娄东;普通一点的财物木棉,悉委弃不取。

初十日后,士民幸脱者始络绎入城;见室家零落、里井萧然,无不放声大哭。

但,这还不是灾难的结束。

二十三日,江东义士朱瑛自称游击将军,率五十人入县,聚集起逃跑在周遭的两千多民众处死归降清军者和清军委派的官吏,并在葛隆袭击李成栋的一支小分队。

李成栋勃然大怒,连夜回军攻破嘉定,再一次展开丧心病狂的大屠杀。

屠杀到天明,李成栋命兵将将死尸堆积在一起,放大火焚烧掉,这才兴尽离去。

让李成栋想不到的是,过了二十多天,原南明一个名叫吴之番的将军攻入嘉定,得到了周边民众的响应。

李成栋气得肺都要炸了,再次整军反扑。

双方在城下展开血战,吴之番战死。

李成栋第三次屠城,不但把吴之番手下士兵赶尽杀绝,也将近二万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杀得干干净净。

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嘉定三屠”。

读史每读到这一段,痛泣之余也不由得痛恨——都说满清入关杀人残暴,其实,汉人杀汉人更加残暴,李成栋一军虽然打着清军的旗号,但其全军编制基本上都保持当年高杰时代的规格不变,兵还是那些兵、将还是那些将,都是清一色的汉人子弟——明亡清兴的过程的确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巨大劫难,但,我们也不应该把这笔账全部记在女真人的头上,这其中,许许多多民族败类、暴徒、杂碎、人渣的作恶程度并不输于凶残的入侵者。

补一下在江阴守城、嘉定守城过程中露过一会儿脸的镇南伯黄蜚、吴淞总兵吴志葵等人的结局。

这黄蜚便是当年引发黄得功与高杰互相厮杀的关键人物,值此南明危亡之际,他没有辜负一个军人应有的职责,以大义为重,起用弘光朝吏部考功司主事夏允彝为监军,与吴志葵一起引军突击苏州。八月初六日,被清军围困于泖湖,黄、吴两军水师船只高大,运转不灵,清军船小,乘风纵火,明军船只大部分焚毁,黄蜚、吴志葵都被生擒,于九月初四日在南京遇害。

监军夏允彝眼见兵败无成,于九月十七日在淞塘投水自尽。

夏允彝,字彝仲,别号瑗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嘉定总兵官吴志葵的老师,好古博学,擅长词文。

明嘉定总兵官吴志葵拥兵抗清,夏允彝入其军充当监军。

吴志葵军败,夏允彝虽幸免于难,但已心死如灰,决意自杀殉国,九月,毅然赴淞塘自尽。

夏允彝殉国之日,阖家老少皆在池边哀恸观视。

松塘水太浅,仅至腰际,夏允彝死志已决,竟然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硬生生地将自己脑袋埋于水中,呛肺而死。

咽气时,背部的衣衫并未沾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