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黄道周北伐(第2/2页)

偏裨施琅十七岁从军,在军队中摸爬滚打多年,颇有将才,因得罪了郑芝龙,为脱离郑氏势力的掌控,随同黄道周出征。现在,看到这种情形,已知事不可为。他向黄道周建议,与其带领这样一支兵不兵、民不民的队伍去送死,不如就地解散,只留下少数干练敢战之辈抄小路进入赣州,单以首席大学士督师的名义就可以节制和调遣南赣、湖广、广东、广西等地总督、巡抚、总兵的兵力了,那时,会师与清军作战,赢面岂不更大?

黄道周连连摇头,遣散了队伍,老夫不过一个光杆司令,就算到了赣州,也会被南赣、湖广众官看轻,哪有威信可言?别看这支军队只有三四千人,却也能撑得起“督兵出闽”的场面。再者说了,这三四千人可是老夫一路费尽多少唇舌才凑拼起来的啊,怎么可以说散就散呢?

施琅见计不能用,就做了逃兵,偷偷离开了部队,自寻生路去也。

徽州城破当日,黄道周已经进入了徽州府境,其实与徽州城只隔一座山。

不过,黄道周一军没有当地向导,不认路,在山里胡钻乱走,竟越走越远。以至于徽州城陷落后七天,也就是十月初一,黄道周才得知金声已经被俘。

与金声会师的计划已经泡汤,接下来该怎么办?

为了不被清军一锅端,黄道周做出了分兵之举。

他将队伍一分为三,其一出抚州,其一出婺源,另一出休宁,做三军遥相呼应态势,以转入江西。

但这一分兵,每支军队的兵力单薄得可怜,不堪一击。

十一月,三支队伍都遭到了清军的追杀,相继溃亡。

黄道周只好收集残兵退守广信,大感孤军莫救,危疆难支,只好再一次上疏乞援。

郑芝龙当然不可能发兵援救。

救援无望,黄道周便死马当作活马医,把救援的希望放在清江西提督金声桓的身上——金声桓原先是左良玉的部将,黄道周写信给他,要他反清归明。

不用说,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更小,金声桓现在做清朝的江西提督做得正过瘾,哪能轻易就被你黄老爷子这三言两语所策反?而且,好马不吃回头草,当初他既已由明降清,又怎么会突然反清归明?

黄道周的策反信只能是泥牛沉海。

罢罢罢!十二月初四日,黄道周铤而走险,师出广信,拟从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转入江西。然而,才到童家坊,忽接到报告,婺源驻扎有大量清军。

由此,随行多人请求黄道周回守广信城。

这时,黄道周所部仅余不过三百人、马十匹、粮三日,退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如果与清军硬拼,必败无疑。

思前想后,黄道周觉得与其这样退避求生,还不如壮烈一死。

十二月十二日,黄道周破釜沉舟,鼓而北进。

十二月二十四日,进抵婺源,驻兵于距婺源城十里处的明堂里。

听说有明军来犯,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徽宁池太提督张天禄率领宁国总兵胡茂祯、池州总兵于永绶、徽州总兵李仲兴、芜采总兵卜从善分三路袭至明堂里。

没费多大工夫,黄道周部全军被歼,其本人和从福州同行的门人文官兵部主事赵士超、通判毛志洁、中书蔡雍、赖继谨及武官游击朱家弟等被俘。

张天禄在婺源设宴劝降,黄道周将酒席踢飞,痛骂张天禄不已。

和金声一样,黄道周被押往南京处决。

临行,他诗四章,以诗明志,诗云:“诸子收吾骨,青天知我心。为谁分板荡,不忍共浮沉。”

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初二日,押抵南京。

洪承畴又派人来向黄道周劝降,说:“先生毋自苦,我可以保先生不死。”

黄道周冷笑道:“承畴久死矣,松山之败,先帝痛其死,亲自哭祭,焉得尚存?此无籍小人冒名耳!”

洪承畴劝降不成,吩咐将黄道周处斩。

三月初五日,黄道周被押经明紫禁城西华门(紫禁城西偏北门,位置在今后宰门街南、解放路东),止步不走,昂然对刽子手说:“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

这样,黄道周和门人赖继谨等悉数被斩于紫禁城西华门。

隆武闻讯,大恸,追赠文明伯,谥忠烈。

对于金声,隆武则赠礼部尚书(见《南疆逸史》),谥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