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技术人才(第2/3页)

制炮的事情就先如此定下,等两人出去后,唐作相拿出一把火枪,递到陈新面前。

唐作相对陈新道:“大人,这是改进后的燧发枪。”

陈新拿过细细看了一遍,枪管外壁看得出打磨过,比较光滑,右侧有一个卡笋。

唐作相汇报道:“大人,这是改进了三次的枪型,里面的铜质簧片加厚了,弹力更强。”说着他拿出一个V形的簧片给陈新看,这个簧片就是燧发枪最重要的内部组件,有了这个东西,才能让龙头具有动能。

陈新试了一下扳机,指头用到的力量更大,扳过临界点后,火门闪开,火石啪一声撞在火镰上,打出一片火星落入火门。

“这枪击发率如何?成本多少?”

“用引药七成,颗粒药六成。这把枪零件多了不少,加上刺刀一支要七两多。”

“刺刀能装上了?”

唐作相又有点出汗,后悔提起这刺刀,他硬着头皮道:“大人,若要套刺刀,每把枪都要仔细磨外壁,必得与刺刀套筒内壁一致才套得紧,加上这个步骤,产量就更加跟不上,炼铁作坊那边用灌钢法炼钢,产量也不高。刺刀都靠套筒固定,王胡子试过之后认为要全部用钢来做,刃口按大人你要求的用三角铁形状,用钢所费不少,所以少量做出来可以,大量做却一时还办不到。”

陈新皱着眉头想了半天,这枪虽然也是燧发枪,但离他想要的要求还差得远,刺刀和枪筒的标准化是一个大难题,还有钢产量也是,现在还有一个自动火门装置,更增加了复杂性,他不确定欧洲是不是也这样,但目前的状态显然达不到他对武器生产的几条要求,半响之后终于道:“先生产两百支,交给军队试用。这把枪继续改进,你单独设一个项目,减少一个零件奖励二十两银子,能把射击步骤减少一个,也奖励二十两。给你三个月时间,三日内制定计划给我过目,要求成本降到六两以下,发火率用颗粒火药达到八成,要是三个月后还达不到要求,火器工坊所有管理人员的奖金就全数扣发。”

……

刘民有到工坊公事房的时候,正好看到一脸忧愁的唐作相出来,他见了刘民有,挤出点笑脸,刘民有看他样子就知道陈新又给他下达了项目,现在工坊的平时管理是刘民有负责,一般武器改进由军队总结后直接提要求到工坊,陈新提出的都是新武器,每次陈新一叫唐作相开会,这个负责人就心情紧张得不得了。

刘民有停下问了一下情况,唐作相大概说了,就是火炮和火枪两件事,这些东西他也不懂,只好先安慰唐作相一番,让他尽快找人写好计划,先给刘民有看看,这个人原来只是个匠户,到威海后一步步干成了负责人,也是有些难为他。

送走感激的唐作相,刘民有到了门前,海狗子和聂洪如同门神一样站在门口,海狗子连忙敲了两下门后把门推开,陈新正在里面用写东西,刘民有进去左右看看,不爽的道:“你自己有军队的公事房,跑我这里占着干嘛。”

“出门忘了带腰牌,懒得跟哨兵解释,别做坏榜样。”

刘民有自己慢悠悠的泡茶,一边问道:“听说你又给唐作相下指标了?”

陈新抬头看看刘民有,“他找你告状了?做事不快,告状倒快,一把燧发枪做了一年多还没达到要求,不给他点压力就给我拖着。”

“不是告状,刚在正好外面碰到他了,再说我是工坊负责人,他迟早要跟我说的。”刘民有给陈新也端过一杯茶,接着道:“这唐作相一个匠户,又要管着生产,有些太难为他了,我打算在工坊里面单独成立一个研究室,放些识字的年轻工匠进去,专门做你的新发明。这次的燧发枪不要直接定时间,毕竟是新东西,定下奖金,越快拿得越多,这样比逼着他们更好一些。”

陈新停下笔,想了想同意道:“也好,这唐作相做事还算踏实,但每次跟他说个新东西半天说不明白,既然要搞研究室,你就多搞几个,农业的也弄一个,研究一下农技和农具。”

刘民有点头道:“唐作相以后只管生产,这次燧发枪就交给武器研究室,但也不光靠研究室,设立项目发动全体工匠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很有效果,还是要保留。农业研究室也搞一个,民用商品现在还少,暂时就不弄了,就是你那水营,到底要不要修船厂?我好安排。”

“修,不过修小点,水师目前以运输为主,咱们去年不是买了些船嘛,就先用那些破船训练,梁廷栋答应给我抽调一批船,咱就先等等免费的。这次去见许心素,顺便跟他买些福船。再要几个福建船工少量做一些,先培养人才。”

刘民有抱怨道:“梁廷栋办事到底稳妥不,为啥咱文登营四城之战的人头赏都还没发下来,按说早该给了。”

陈新笑道:“还不是又没银子了,你每日说钱的事,这才多大个摊子,想想人家崇祯皇帝,这大明天下多大的重任,年纪轻轻被人天天伸手要钱,要是你我这样的,怕都要逼疯了,还是梁廷栋懂事,深得上意,看到皇上缺钱,已经在运作加辽饷一事了。”

“该加就加,这事还要运作?”

“刘兄这就不知了,大人们做事和咱们不同,这些大事不在下面先和主要的相关方沟通好,直接上朝的话只能碰一鼻子灰,但凡大事一般都是定好了,或者至少有七八成把握,才会在正式的朝会上来说,多少妥协都是在下面交易的,官面上大家义正言辞,好处已经在袖子里面装着,这道理古今皆是一样。”

“只是和我不同,你们领导就爱干这勾当。”

陈新摇头笑笑,他的军费也从辽饷中来,当然越充足越好,不过按现今的实际情况,升斗小民和小地主的压力就更大了。

想到土地,他随口问起原来的土地分配,刘民有大致跟他说了一下,威海的三千亩已经都分给了最早来的一批屯田户,每家二十亩,现在既然有了占荒地的大旗,刘民有打算把威海卫所有无人耕种的土地都占下来,文登境内其他地方也已经按计划派出人员去查看。

陈新赞道:“先占先得,谅他杨云浓不敢放个屁,土地和人都是最重要的资源,被这些浪费了不如给咱们,文登其他地方有敢来阻挠的,直接反馈到我这里,打压两家就没人敢闹了。”

陈新说完继续写他的农兵计划,刘民有探头看了一眼,不满道:“一个墩堡五百户,设守备连一个,农兵两百五,你这是学伟大领袖全民皆兵呢。”

“咱们就是军户制嘛,自然要练兵,每个墩堡配一名教官,这次的伤兵退下来,每个墩堡再分配几个,平日就训练他们,等到有事的时候,一个墩堡拉出来就是一个作战单位,这些农兵练好,战兵外出作战的时候也没人敢来打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