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2/2页)

比如萧瑀,他提议半年之内完成公民制度,明年秋后开科举,三年之内,将一套全新的地方官员的职能,和监管体系执行下去。

而房玄龄,则是将边地治理看的比较重,安北大都护府,玉门关外新设的几州,都是朝廷未来几年的重中之重。

他认为,只要没有外患,大唐的内部治理,其实并不复杂,因为从今年的国库税收,和国民产出来看,明年只要关中不继续灾害,大唐的内部情况会很好,今后会更好。

而且,他知道萧瑀会就政务规划给李世民提建议,所以,很巧妙的把自己放在了副手,拾遗补缺的位置,说了对边地发展规划的几点。

长孙无忌则是直接说国家财政未来有多少能用于军事,三年到五年之内,解决吐谷浑和高句丽的问题,十年之内,将周边不臣服的国家全部扫除等。

马周说的,是最符合孙享福那套富民强国思想的,草根出生的他,更加看重民生,通过对善阳发展套路的研究,他得出了很多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兴商贸,降农税应该是朝廷施政的阶段任务,三年之内,国家的财政收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免除人头税,五年之后,农税减半,十年之后再减半等等。

都是说的比较实际的东西,当然,只要做到他们所说的那些建议,其实就已经足够大唐雄霸于世了。

至于孙享福说的那些,其实有些太过超前了,就跟他此前说育种育苗的事情的时候一样,李世民听一半,不听一半,认为,新农村建设的事情,还算靠谱,全民义务教育的事情,暂且搁置,大唐完全没有必要花大代价去做这样的事情,有那么多钱,给国家多练几只强军,不是更好么?

他却没有想过,十年之后,或许推行全民义务教育,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了,因为,那个时期读书的成本可能已经降到很低了。

而国家的军力强横了,人民对国家没有相应的向心力,却未必是好事,人性都是贪婪的,掌握了军权的人一旦犯了贪心,这个国家很有可能昙花一现,成为一段绚丽而短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