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到辽东(第2/2页)

“有劳诸位父老乡亲前来相迎了。”

“农国公,是农国公孙正明,我在山南道做工的时候,见过他,他还送了我一包礼物的……”

“是啊!真的是农国公来了……”

诸国百姓纷纷弯腰拱手与孙享福见礼,从他们的反应,孙享福可以看出,这些百姓,并不是被苏定方和上官仪组织而来迎接自己的,是而听到了一些传闻消息之后,自发而来的。

“对,我就是大唐农国公孙正明,这次来辽东呢!就是想教大家一些更好用的农耕知识,并且,将一些更高产的农作物,在这里推广种植,让你们家里的粮食更加充裕一些,所以啊!想要种新作物的人,这几天可得抽多点时间,到城内的民学课堂来上课学习啊!”

孙享福对着人群讲述了一番,顿时,人群中就爆发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山南道有多富裕,南下做过工的人可都知道,他们回来了之后,把那边传的像人间仙境一般,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农国公孙正明在那边种高产水稻,帮大家谋划商业,现在,居然轮到他们辽东了。

要知道,他所说的新作物,可是去年才引进到大唐的,想不到,他们辽东之地,能够先于其它地方种上。

其实,孙享福带过来的这些作物种子,已经是岭南道第二轮种植出来的成果了,所以,数量不小,当然,不可能满足辽东地区所有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孙享福没有选择直接在汉城码头上岸,直接在半岛开始推广种植,而是在卑沙城码头上岸,走河北道,往延津城来的原因。

因为,管辖地划分过后,延津成了河北道进入安东大都护府的第一座新建的大城,这座城又地处安东大都护府属下三个都护府的交汇之处,而且,由于百姓们经历过渊盖苏文放火烧城,被唐军所救的那场大战,对于大唐的归属感最强,以这里为基础点,推广新作物的种植知识,乃是最佳。

这不,人群之中,就有不少室韦,契丹,靺鞨部的人,之后程名振和张俭两位都护,会组织治下更多的,想要舍弃渔猎,学习耕种的各部族百姓,过来延津学习种植技术的,毕竟,高产农作物,更加能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