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谁把名将填边关(第2/2页)

高柄苦笑道:“实不相瞒,我有痔疮,不能穿重甲骑马。堕了大宋军威,可就罪业深重了,还是留在汴梁做一个禁军指挥使吧。”

这边百般推辞,旁边的王禀却坐不住了,突然站起身来,抱拳道:“少宰,我……”

高柄马上反应过来,搂着他的肩膀道:“着哇,少宰,王禀可以去,他弓马娴熟,两百步外箭无虚发,一杆长枪在禁军罕逢敌手。”

这本来就是杨霖的意思,再好的苗子,待在禁军也能给养废了。

历史上王禀也是去到西军,才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后来童贯卖了整个京西西路,带兵逃走之后,留下他做副都总管,统领宣抚司兵守太原。

王禀靠着这些残兵败将,死守太原,久攻不下的宗翰驰赴河南与东路军会合,行至泽州接到宋钦宗割让太原等三镇的消息,即返回受降。

王禀拒绝接受怯懦圣旨,拒不投降,金兵使用“鹅车”狂攻,糠秕充饥的守城军民舍命抵抗了四个多月,最终粮食耗尽,金兵才攻破城门。

王禀背负宋太宗的画像突围,身负重伤后投汾河自尽。暴怒的金兵纵马把王禀遗体踏成肉泥,太原也被金兵屠戮一空。

如今西夏亡了,王禀自然也不能在西北的战场磨炼成长,杨霖有意调他到西北准备讨伐吐蕃。

金朝已经提前立国,杨霖也慢慢开始了自己的部署,一些有机会独当一面的将才,必须到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历练了。

若是等到胡马南下,在炼狱一般的修罗战场临场练兵,不知道要做多少的牺牲,才能换来几个名将。

王禀、宗泽、韩世忠、方七佛……这些自己发掘或者史书留名的将才,都被他慢慢安插到了边关,并提供给他们尽可能优渥的待遇。

杨霖心中暗笑,自己刚才故意说是让高衙内去,本就是引出这个话头。

没想到王禀自己站了出来,果然不愧是马帅王禀。

可惜的是,这样的虎将,也被施耐庵那厮在水浒里丑化成了抢夺战功、谗言惑主的奸臣。

“王禀,你若是想去,本官也愿意在官家面前保举你。不过此去西北,还须得靠自己的真本事,杀出一个功名来才好。”

“末将必不负少宰举荐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