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杜若加入《国器》剧组的消息并没有对外透露, 在这一次意外的换演员事件结束后, 整个剧组很快进入了全方位封闭式拍摄状态。

而之前被赶出剧组的那位二线演员, 在和剧组彻底解约后不久, 他吸。毒的消息被警方通报, 名声一下便跌进了谷底。知晓其中内幕的经纪公司很快便发布了声明, 称已与他解除合约。

但这些外界的风波都影响不到正在封闭拍摄中的《国器》剧组。

“卡!”打门缝里穿进来的冷风刮在人脸上,像针扎般得疼,刺得许导打了个冷颤。

他盯着刚才拍下的画面,一张嘴便是满满的白气:“不,不对,这一段的感觉还是不对。”

寒冬腊月,没有暖气的屋里,杜若只穿着一身单薄的长袍坐在书桌前。

这是一段被捕的戏, 也是根据历史上颜穆清先生的真实经历改编。

星历1926年,颜穆清先生因一篇题为《畜生诫》的小说, 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种种的乱象, 抨击了旧社会残留下的恶习旧俗, 毫不客气地将这些归于压迫人的“诫”, 称其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毒瘤。

《畜生诫》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几乎当时所有的新旧文人都加入了这一场影响力深远的大辩论中,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摇旗呐喊。这次事件被后世称为“二六大辩论”。

但也因为这一篇小说, 颜穆清经历了第一场牢狱之灾。

“先休息一下, 你再找找感觉, 过会儿我们再把这一段重新拍一遍。”许导皱着眉头吩咐道。

听到这一句的时候, 早就等在一边的闻戚一个箭步就冲了上去,把黑色的长款羽绒服盖在了杜若身上,又往他的手里塞了个暖手杯。一连套的动作下来,就连原本就等在一边的助理都不由地愣住了,看着闻戚就这样光明正大地抢走了自己的工作。

闻戚碰了碰杜若的手背,入手一片彻骨的冰冷,让他忍不住拧起了眉头。

杜若却还沉浸在刚才的那段戏中。

虽然最后一遍还是没有过,但是杜若却觉得自己模模糊糊中似乎抓到了一点感觉,只是却不那么清晰。

导演和工作人员这时候都已经走出了房间,将杜若留在房间里“找感觉”,狭窄的书房里,只剩下了杜若和闻戚两人。

闻戚便看见杜若抬起头,没头没脑地问了个问题:“你觉得,颜穆清在做出决定的时候,用了多久?”

这个问题让闻戚愣怔了片刻,他才直视着杜若的眼睛,斟酌地慢慢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我不知道,或许,只有一瞬间;又或许,在他提笔写下文章的那一刻,就已经做好了决定。”

“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为了一个遥远到见不到方向的理想,奋不顾身,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杜若喃喃着,似乎在问闻戚,又似乎在叩问着自己的心。

“也许……他们已经看到了方向。”

闻戚注视着杜若脸上的神情变化,见到那冰凉的指尖慢慢地泛上红润,嘴角勾起一丝笑意。

十多分钟后,重新开拍。

闻戚拿着杜若刚刚脱下的黑色羽绒服和暖手杯,默默地退到了一边,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盯着镜头底下的那个人。

[那是一个平常的上午,突来的呼喊划破了冬日,惊跑了树梢的喜鹊。

出版社的尚先生急匆匆地敲响了颜穆清先生家的门,高声地嘶吼着……]

“先生!快、快、快开门哪,先生!”

长镜头随着那道在雪地上踉踉跄跄的身影,一路跑进了屋里,随着他推开了那扇书房的门。

门后,长衫的年轻先生不紧不慢地将刚刚写好的一张手稿放好,合上笔盖,动作轻柔地将钢笔放进了笔筒中。

门外的呼喊和骤然被打开的门,都没有对他的动作有丝毫的影响。

“先生!他们要来抓你了!您快点跟我走吧!”

在尚先生急切的声音中,年轻先生站起身,慢条斯理地拿起平时出门时戴的帽子,扣在了头上,转身望着气喘吁吁的尚先生,脸上忽的便露出了一个笑容。

“走?”

他重复了一遍这个字,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起来。

“走到哪里去呢?”

“南方、海外,哪儿都行!只要您能够躲过这一遭……”尚先生话还没有说完,他注视着颜先生的笑容,余下的话却猛地卡在了喉咙口。

年轻先生低头轻笑着。

“我哪儿都不会去。”他抬起头,一步一步,坚定地朝着门口的方向走去,“我做了我认为是对的事,将我的真实想法用文字的方式保留了下来,传播出去。而一切可能的后果……”

年轻先生推开了那扇门,逆光而立,长衫的瘦弱身影被阳光拉得很长,很长。

“我自会一人承担。”

尚先生不懂。

为何年轻先生走向了前来逮捕他的官兵,他的眼中,却仿佛有火苗在跃动,生生不息。

“好!这一条过了!”许导的脸上露出了今天开拍以来的第一个笑容,他大笑着站了起来,毫不吝啬地为奉献出这段精彩对手戏的两位演员送上自己的赞美。

旁边站着的工作人员也跟着鼓起了掌。

杜若微微一笑,却发现自己的脸颊已经被寒风吹得僵硬了。

下一刻,温热的手掌贴上了他的双颊,杜若抬起头,便看见闻戚若无其事地收回了手,把臂弯里架着的黑色羽绒服递给了他。

伸手接过羽绒服,低头的那一瞬,杜若也错过了闻戚嘴角一闪而逝的笑。

这一场戏足足NG了十五次,是杜若进入《国器》剧组以来,NG最多的一条。

在拍完了这段一镜到底的戏后,在场的人都不免松了一口气。

虽然《国器》是一部电视剧,但是在细节上精益求精的态度,甚至能够秒杀市场上一大批粗制滥造的所谓“商业”电影。

为了尽可能地贴近历史上的人物形象,剧组甚至专门请了方言老师和历史专家。方言老师负责一对一教演员口音,历史专家则会在每一段戏开拍之前,将片场里所有的道具都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避免出现不严谨的漏洞。

《国器》剧组封闭拍摄期间,因为事先签订了保密协议,尽管没有强制要求,剧组里的演员在片场的时候,都会自觉将所有通讯设备放在助理或经纪人那里,直到当天的拍摄彻底结束,回到酒店之后,才会拿回手机。杜若和闻戚也就这样,过上了半断网的片场生活。

在这样的氛围中,包括演员、导演在内,所有参与到这句电视剧中的每一个人,都彻彻底底的沉下心来,一遍一遍地,只为了将这部电视剧打磨得更好。

所有人都铆足了劲儿想要将这部电视剧拍好,整个剧组里也不存在任何的废物演员,在全剧组的配合下,许导的完美主义也被彻底地激发了出来。到了中期,一个镜头不满意就NG二十多条,那都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