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2页)

大家就接着忙活,姜杨和萧世南、楚鹤荣也不肯闲着,跟着姜桃一道出了门。小姜霖和苏如是也是想去的,但他们的年纪都不适合在外奔走,就被姜桃一口回绝了,只让他们在家待着。

黄氏听姜桃说想要生石灰,就道:“这倒是不难。我让人去各家要就是了,他们到底还是要卖几分面子给我的。”

说着话他们就到了收治病患的工棚那里。

因为一大早附近的驻军就连夜派遣士兵过来了,有军队维持秩序,所以情况比姜桃预想的还好些。

但是秩序是没问题,其他问题接踵而至——百姓们饿了一夜了,普通人倒还好些,但是受了伤的却挨不住饿,比昨天蔫了很多。

一看到黄氏,百姓们就嚷着让衙门开仓放粮。

黄氏有些尴尬地没吱声,还往人后躲了躲。

很快士兵听到喧闹过来了,吵嚷声也就被平复下去了。

“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姜桃小声询问。

本以为设计到官粮这种私密事,黄氏是不会说的,姜桃也是下意识地问出了口,说完自己也觉得不妥。

但黄氏不把姜桃拿外人,立刻在她耳边道:“那些米粮让我借出去给米铺了,每天秋天借出去,第二年多还两成。现在才是春末夏初,那些米还没回来呐!”

姜桃听了这话都惊得说不出话了,这……这不是等于拿官家的钱去放贷嘛?!

“我没想吞银钱的!”黄氏连忙小声辩解,“多收上来的粮都发给县里的生活艰难的人了!”

小县城里每年年底都会放粮施粥,一施就是好些天。就算是县里再穷困的人家,都能在年底吃好长一段时间的饱饭。

这是由来已久的传统,姜桃也知道这个,当时还感叹说这知县还挺大方。

因为县城里的人都知道秦知县人不算特别英明,但也没听说他收贿什么的,据说是怕惹麻烦,连商户的冰敬炭敬都是不要的,个人作风还是挺好的。

那放粮施粥一放好些天,用的自然是他自己家的银钱,知县的俸禄也不高,月俸七石五斗米,全年加起来还不够他施的。

这也是为什么秦知县这么些年啥功绩都没有,却还受到百姓喜欢爱戴,稳当地坐了这么些年知县位置的原因之一。

不过又都知道县官夫人,也就是黄氏娘家是外省有名阔绰的大商户,就也从来没人怀疑那些米粮的来路。

“夫人家不是不缺这点银钱吗?为何做如此大胆之事?”

虽然黄氏和秦知县没有贪墨那些银钱,但是若是被查到了,那私自挪用的罪名也得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黄氏用更小的声音道:“这不是……这不是节省开支嘛,金山银山也不能那么随便花啊。”

她当年帮着秦知县上下疏通就填进去整副嫁妆,还跟娘家挪了一大笔银钱。

后头她爹年纪大了,家里管事儿的就成了她哥和嫂子。

哥嫂对她可不会像她爹对女儿那样大方,怎么可能每年给银钱他们来给秦知县博官声?

何况黄家人也看出来了,秦知县实在是没什么大能,当一个小地方的知县也就算了到头了,他不出错就算好了,想更进一步那是比登天还难!

再有一个黄氏锁生的秦子玉,虽是从小读书的,但是眼瞅着都十七八了,连个秀才都不是,看着也不像个有出息的。

娘家那边不肯资助,黄氏就自己想办法了,本以为是不可能有问题的,城里的商户也没人敢欠知县家的米粮不是?就算上头来人检查了,她就是临时去商户家借,几家凑一凑也能把粮仓填满……谁知道这居然遭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