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朝贡(第2/2页)

当夜的美好,此处就不再一一言表。

七日以后,讲武堂正式开学。

最为祭酒,江夏在开学典礼上说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话,弄得一众学员激动不已,大觉前途光明,自己来对了地方。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地狱就在这次典礼以后,将完完整整地展示在他们面前。

从讲武堂离开,江夏还没来得及上马车就接到了鸿胪寺的官员送来的两封信。一封是鞑靼那边送来的,并且还是阿尔苏亲自书写。内容是告诉江夏,他已经派岱森达日驻防大宁,全权负责配合江夏建立大宁商品交易市场的事,希望江夏能够及早推行此事。

另外一封信则是亦力把里送来的,是亦力把里即将遣使朝贡的一个通知信。

看到这封信江夏眉头立刻紧缩起来,他扭头问送信的鸿胪寺官员:“上一次亦力把里朝贡是什么时候?”

“一年前。”那鸿胪寺官员回答。

江夏听后点了点头,这与他所印象中所记的差不离。

这朝贡对于大明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相反这其实是一件颇令人心烦的事。

因为从永乐年间开始,大明对来朝贡使的惯例都是授予官职,再给予丰厚的回赐,以彰显天朝上国的威严和慷慨,表达对友邦的好意,以及展示国力。

这样的事在江夏看来很二,而大明却一直延续着这样的惯例,之后几乎就形成了定例。

那些邻国使节见有这朝贡居然还能有这么大的便宜可占,所以就常常遣使朝贡,并且因为大明回赐是按人头回赐的,所以那些邻国的使团人数也越来越多。

后来大明疲于应付,就规定遣使朝贡三五年方可有一次,每次不得过十人。如此,朝贡才少了许多。

这亦力把里一年以前才遣使朝贡,今年又来,明显是不符合规矩。

不过信上说他们是为庆贺大明新皇登基,所以遣使前来。这个理由看似合情合理,但实际上也是狗屁不通。

人家老爹死了,三年守孝期都没过,没通知你庆贺,你自己厚着脸皮来干嘛?

不过江夏想了想,把亦力把里的这封信交还给鸿胪寺的官员道:“让寺卿做准备吧,反正也就十个人,让他们多占次便宜也不碍事。”

“是。”鸿胪寺的官员应了一声后,立刻拿着那封信离开了。

江夏这才上了马车,往家里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