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七七事变】(第2/2页)

戴望舒劝谏说:“周先生创办《春望》诗刊,是想团结各派诗人救亡图存。人家创造社积极响应,郁达夫专门从福建寄来诗稿,怎么也要给点面子才是。”

“我是就事论事,并非徇私报仇。”徐志摩解释道。

新月派和创造社,以前是打过笔仗的。

徐志摩暗讽创造社是“文坛细菌”,破坏了中国文学的健康和尊严。而创造社则讥笑徐志摩为“小丑”,指责胡适为“妥协的唯心论者”,说新月派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买办“绅士”。

以两派历来的矛盾而论,说实话,徐志摩担任《春望》诗刊主编,人家创造社愿意投稿已经很给面子了。

戴望舒继续劝道:“志摩兄,这首郁达夫的诗,你还是刊发吧。郁达夫名气大,读者也多,有利于诗刊打出局面。”

徐志摩激动道:“名气再大,也要用作品说话,你看看他写的都是什么东西!”

郁达夫寄来的这篇诗稿,是他在福州凭吊戚继光祠时写的,名为《游于山戚公祠》:于山岭上戚公祠,浩气仍然溢两仪。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

这首诗怎么讲呢,说好听点文字质朴、雅俗共赏,说难听点不文不白、技艺拙劣。

能入徐志摩的法眼才怪了。

戴望舒见徐志摩死不松口,建议道:“不如,选郁达夫去年写的那首词?”

“哪首?”徐志摩问。

“《满江红》,也是凭吊戚继光的。”戴望舒找来纸笔,迅速把郁达夫去年的作品默写出来,这记性也是够好的。

徐志摩仔细品鉴一番,点头道:“这首还勉勉强强,就选这首了。”

《满江红》: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酬千杯,蓬莱阙。

戴望舒又问:“周先生有新作吗?《春望》创刊号,怎么也该刊一首他的作品。”

“还没收到,他说正在创作当中。”徐志摩道。

就在此时,楼下街头报童狂奔,大喊:“号外!号外!卢沟桥发生事变,日寇进攻宛平城!号外!号外……”

徐志摩和戴望舒对视一眼,俱都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惊。

戴望舒喃喃道:“都被周先生料中了啊,真的在一周之内发生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