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最后一课(第2/2页)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朗朗的读书声,一遍又一遍的在学堂中响起。林举人念一句,贾环和贾琮念一句。

林举人要返乡,自此不打算再进入考场。数十年前他也是在老师的督促下,背着神童诗,激励着自己,想着自己金榜题名之时。数十年的梦断,如今唯有寄托在弟子身上。

林举人心里,情绪纷飞!有泪洒长襟的感慨。

贾环高声念着神童诗,心中的情怀激荡,又想起当年高三时。当年的寒门学子,考入重点大学。寒窗苦读十数载,一朝闻名天下知。

他不求跻身于朝堂,不求闻名于天下。他要的是:能像现代社会中,不用作奴才、掌握自己的命运、受人尊敬的活着。

贾环自认为不是儒家门徒。现代社会的思想本就是偏法家、兵家。

功名是敲门砖,功名是护身符。他需要功名来打破腐朽堕落的贾家对他的限制。

他没有儒者那样“兼济天下”的情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像国际歌里唱到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每个人的命,都是自己挣的!自己选择自己的活法。

他不是儒家门徒,但他敬佩儒者。

……

……

最后一课,在朗诵“神童诗”中结束。贾环、贾琮送林高和到住处拿行李,再送到外书房,贾政和一众清客来相送。

贾环跟着众清客送到角门外,眼睛微微有些泛红,鼻子发酸。贾政并没有来送。等林举人和众人简单的寒暄完毕,就要形单影只背着行礼步行离开时。

贾环长稽行礼,高声道:“先生一路顺风!”林举人教授他四书的知识,是为良师。

虽然林举人给他留下了通信地址:大周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延平府永安县。但是,在古代这样的交通条件下,真不知道此生是否有再见之日!有再聆听教诲之时!

林举人回头,笑了笑,安步当车,消失在贾府外大街的尽头。时值冬日正午,雍治八年十一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