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形势逆转按计划行事(第2/2页)

然而,他也参与了抬高金陵的粮价,派兵守着粮船,这不是和自己的银子过不去吗?而如果是在他派兵守卫的期间,粮船出事,他绝对是脱不了干系的。现在的情况,只是多赚一点和少赚一点的区别,还没到这种程度。

当天晚上,卫弘根本没有等邓鸿的答复,连夜调派可靠的人手守护着粮船。当然,他也等不到。邓鸿用了“拖”字诀。毕竟,现在可没有张居正的考成法。没说接到公文,在期间内一定要答复。

有人在当晚的护卫人员中看到了贾家、王家的男丁。这种世家大族,即便衰落,比不得当年显赫的权势,但拉出四五十男丁,还是轻而易举。

邓鸿的小聪明,落在有心人的眼中,又是另外一番情况。金陵城中,跟着何师爷一起办事的纪鸣,夜里从码头回来,到老师礼部侍郎张安博家中,将情况都说了一遍。

何师爷原来是闻道书院的讲郎,与山长张安博的私交自是不必说。而张安博支持卫弘降粮价的举措。纪鸣能去户部帮忙做事,居中联络,实属正常。

书房里,听完情况后,胖胖的张承剑还有些蒙圈。

张安博则是似有所悟,看向纪鸣。

纪鸣微笑着点头,“没错。是子玉设计的。他是为了求证郑国公邓鸿是否参与了倒卖粮食案。”

那天,去郑国公府上,是他陪着贾环去的。出来后,贾环告诉他,和郑国公谈崩了。具体怎么谈的,他不清楚。看情况,贾环当时就起了疑心。

郑国公这是掉到坑里,还不自知。

这不是郑国公的智商问题,而是,谁又能想到,在操盘、掌控这一切的人是从台前隐入到黑暗中、退居幕后的少年呢?贾环不在金陵已经快二十天了。

很多人都已经将他遗忘……

有的人离开了,但他还在。

……

……

九月十一,金陵城中很多百姓早早的汇聚到户部设在各处的售粮点。当白花花的大米开售时,传来一阵阵雀跃的欢呼声。声浪越过了城墙。

距离南城聚宝门,刚从大报恩寺为父亲、家族祈福返程的甄三姑娘甄祎恰好看到了这一幕。

精美的香车之中,甄祎的丫鬟挑起窗帘,方便她目睹城门道路左侧数百人高呼、奔走的“盛况”。心中,涌起很复杂的情绪。

身不在男儿列。甄祎却是关心着南京城内的局势。甄家不做粮食生意,但这些情况。贾环遭遇刺杀,米价上涨的前因后果,她都知道大概。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属于贾环的一方就要获胜了。粮价下跌是大概率事件。是正确的。是得人心的。然而,他的姨娘、他的女人死了。他本人成了炮灰。离开金陵。据说在扬州帮沙巡抚做事。

她很难说清楚她现在内心中对那个曾经拒绝和她联姻的少年的感觉。

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一个断绝了甄家希望的恶人!欣赏?怨恨?还是现在的惋惜、悲叹?

甄祎默默的放下车帘,心事重重,轻声道:“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