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芳园应赐大观名(下)(第2/3页)

宝玉一边叫屈,一边提笔刷刷的写,“我何曾有?”得罪林妹妹是有的。得罪宝姐姐从何说起?

大脸宝有点没搞清楚状况。

……

……

正殿内诗词写完后,贾元春命探春另外用彩笺誊录出方才一共十数首诗,让太监传与外厢。

贾政、贾赦等人自是称颂不已。贾政时机的进献《归省颂》,让太监传到里面给贾元春。

贾环在座位上就是微微一笑,这《归省颂》怎么出来的,他和贾政的心腹幕僚白师爷聊过,自是清楚的很。内容大致有数:歌功颂德的文章。话说政老爹的三观还是很正的:忠君爱国。

读书人敬文字。就算贾环如今有诗词名家的身份,但是贾政的文字,断然没有让他修改的道理。

至于捉刀代笔之事,贾政是交给门客的,没找他。以他如今的古文水准,写一篇拍马屁的八股还是没难度的。八股文,本来就是训练读书人的应用文水平。

贾环浏览着抄录出来的诗词。李纨和三春的诗词都是普通、平常。宝钗和黛玉的较为出色。

宝钗写的:“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这是恭维元春的话了。与宝姐姐素日端庄、安分随时的性情极为贴合。十五岁的姑娘,写这样的句子就显得老成了些。

当然,要理解宝姐姐家里的情况:父亲早亡,哥哥薛霸王是不靠谱的货色,时常闹点事,比如杀个人什么的。有这个哥哥比没有还糟心,她要是不成熟、人情练达,日子都没法过。

黛玉写的:“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这是侧面描写贾府之兴盛,风采飘逸,字句怡人,很符合林妹妹的文风……

贾环正在品读,还没来得及看大脸宝的四首诗时,进去没一会的小太监小黎子出来传贾贵妃的赏赐给众人:琼酥金脍等物。

琼酥金脍,这往往可以代指名贵的食品。实际上,是两样东西。琼酥就是红楼原书第十九回:贾宝玉留给袭人的糖蒸酥酪。至于,脍,则是切得精细的肉。

当然,贵妃赏赐,自然不会是两样食品,赏赐几样,什么款式,都是有定制、规格的。

贾政等人谢恩过。

小黎子又道:“贵妃传贾环、贾兰觐见。”

外厢里贾府众人,刷刷的目光都看向贾环、贾兰。目光羡慕,又觉得理所当然。这是贾府目前来说,最有前途的两个读书人。贾府是勋贵世家,但爵位、荫官数量都是有限的。最终还是要靠科举出身的正途。

好在这是国朝,若是在明朝,后族、外戚是没有科举资格的。许多诗书礼乐之家,便不愿意嫁女儿给皇室。

贾兰十多岁的年纪,坐在贾政身侧,穿着深蓝色的长衫,小大人的模样,这时微微有些紧张的站起来,腿有点晃,看着贾环,“三叔……”到底还是小孩子。

贾环对贾兰微微点头,表情平静的站起来,拱手一礼,和气的对小太监道:“请这位公公带路。”

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前途、潜力,贾元春回府省亲,不可能不见他。

……

……

大观园的正殿,名曰大观楼,东面飞楼叫:缀锦阁,西面斜楼叫:含芳阁。

贾蔷在偏殿里吃了几杯酒,就到缀锦阁楼下等着。他管着大观园里的戏班子。十二个小旦女孩子、教习都是他从苏州买回来的。等着今晚演戏给贵妃看。

台下十年功,就等着今晚这一会子的表演。贾蔷眼睛不断瞄龄官,也给感染的有些焦躁。一个贾府的小厮过来楼下传递消息。贾蔷在台阶上一把把他拉住,问道:“里头情况如何?”

小厮道:“贵妃传三爷和兰哥儿进去了。”

贾蔷一听,拍着大腿道:“嗨,我把这一曲给忘了。”对身后的女孩子们,“都缓缓,都缓口气。我环叔进去见贵妃,肯定得一会。”

环叔,那实力,没事也能搞出事来。绝对一时半会结束不了。

……

……

正殿之中,丝竹悦耳。贾环、贾兰再次步入。这一次,正殿中的排场就没刚才行国礼时那么足了。

高居于月台之上的贾元春身边只有几个小太监服侍着。往下是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尤氏、王熙凤、李纨三个在月台这边照应着。秦可卿往下照顾着府里的姑娘们:

宝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宝玉都在。另有各自的大丫鬟跟着。言笑晏晏。气氛和谐。

贾环带着贾兰步行上前行礼。心里倒是想起晴雯来。这热闹的场合她肯定喜欢。可惜自己不在殿中,她是混不进来的。

“臣弟贾环见过贵妃……”贾环刚才已经随着贾府的众人行过跪礼,这时算家宴,只是躬身作揖行礼。

贾兰照猫画虎,跟着贾环一起行礼。月台下的李纨,看着自己半大孩子的儿子,心中涌起一阵柔情。

正在正殿中吃酒的贾府众多女眷目光都落在贾环的身上。这享受的是明星、大角出场的待遇。但这没办法,以贾环如今的地位,他说话,你心里不仔细的掂量?

月台上,贾元春穿着贵妃服饰的黄袍,低头看着身量微高,气度沉稳,神情沉静的少年,满意的点点头,这便是贾家之龙!

不管她如何的宠爱宝玉,但是心里明白,宝玉日后的前途绝对比不上她这个庶弟。

不是才情,科举的问题。而是贾环此刻在文官圈中的地位。他的老师都是些什么人?礼部尚书、淮扬巡抚、南京礼部尚书。这样的机遇,宝玉即便现在去科举,又能遇到么?

国朝定鼎一百五十年,享国日久,天下承平,文官治国啊!当今天子都能感受到文官集团的压力。她这个贵妃的封号,就是几经波折。因为,按照儒家的礼仪,天子只允许有两位贵妃,绝非现在的三位。这是正统的文官所不能接受的。

儒家礼法,约束的不仅仅是文官,还有天子。

贾环要是知道贾元春此刻的想法,就会明白正月初六的晚上王子腾为什么和他大谈特谈谢大学士与何大学士之间的矛盾。实在是两边的矛盾有点尖锐了。

贾元春伸手虚扶,温声道:“家宴之时,环弟无须多礼。”眼神温润,态度亲切。

贾环起身,这算是第一次看清楚贾元春的真容:约二十岁的一个古装美人,杏目桃腮、娴雅沉静,花容月貌,光采照人。一身黄袍,更添她身上的雍容华贵之气。

这便是国朝的贵妃。天子后宫中唯三的存在!

官场上,不管什么风,吹天子的枕头风绝对是属于顶级招数之一。纵观历史,明朝文官和太监集团斗来斗去,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太监是皇帝面前的人。否则,以文官的厚黑、智商,都是些读过书的老流氓,公公们抗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