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高手之高高手(第2/2页)

这时,宋天官也站出来,“臣以为此为美事。臣请圣裁。”

剩下的读卷官们都是齐齐的躬身,朗声道:“臣等请圣裁。”

雍治皇帝哈哈一笑,愉快的道:“准卿等所奏。”

……

……

见天子确定下来,卫弘心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能帮贾环的就是这么多了。

保住三鼎甲的名次。名次再低,贾环的前途就没那么光明了。今科不馆选庶吉士啊。不过,当今天子在位之时,贾环恐怕都得低调做人。

……

……

许澄心中亦松了口气。如果,这样有才华的少年陨落,总是很令人唏嘘的。好在形势给卫尚书拉回来。不过,自此之后,卫尚书在朝堂的影响力将会大增!

当然,户部尚书本来就是排在吏部尚书之后。

出现这样反转的结果,逻辑是非常清晰的:当今天子好名!

特别是近年来,表现的愈发明显,对宰辅大臣的惩罚,都是以罢官为主,以免有刻薄寡恩之议。和早期御极之时,杀得人头滚滚,大相径庭。

另有:修书之事。满朝文武,只要是明眼人,都是心知肚明。当然,揣摩上意是死罪,没有人会公开谈论。你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

而何大学士的话也说的好,将卫弘未尽之意都说透。

第一,李太白,柳三变都是有诗词文名的人,但是都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蹉跎一生。当然,诗词和治事是两回事。不受重用很正常。

何大学士这样对天子上奏,其实是对天子表明:臣等已经明白圣意:不允许出现权臣。那么,就放贾环做个诗人吧!给他一个探花的名义,多好听?比前朝那两位皇帝的做法,好听多了。

韩大学士,说让贾环去修书,补充的恰到好处。很多翰林,都是一辈子的老翰林。特别是去修书的。修书成功,论功行赏的,那都是主编、总裁、副总裁等人。而不是底下干活的翰林。

慢慢熬吧你。

第二,天子既然知道他的意志已经传递下去,那么,赏赐贾环一个探花,有何不可?探花,可没有状元那样具有象征意义。事实上,天子本来的想法,就是不点状元而已。至于,贾环是不是三鼎甲,天子未必在意。

满殿大臣都是如此凑趣,天子当然是顺水推舟,定一桩千古佳话。

……

……

当即,文华殿中的名次定下来。谢大学士就命人出去放榜。朝议至此就结束,不过刚才韩大学士提起方望的事情,庙堂诸公没有散去,还要继续商议此事。